农学·园艺·植保

  • 马铃薯枯萎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及生测评价

    李昊宇;李爱珍;王娅婷;张键;赵君;张之为;

    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导致的马铃薯严重病害,而生物防治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为了分离获得对马铃薯枯萎病具有拮抗效果的细菌,以内蒙古3个不同马铃薯地块中采集的根围和根际土作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细菌。结果表明:从土壤样本中一共分离得到1 465个细菌菌株,其中放线菌74株;筛选出30个对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拮抗菌,其中5株拮抗菌(XS142、XS146、XS107、XS156、DS86)对马铃薯枯萎病、黄萎病、黑痣病、晚疫病病原菌均能够产生一定抑菌作用。通过盆栽试验证明XS142、XS146、DS86、XS107、XS156等5个菌株对马铃薯枯萎病具有生防效果,经过拮抗菌预处理的马铃薯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分别降低了76.31%、63.16%、47.37%、39.48%和21.05%,除菌株XS156外,其余菌株处理植株的病情指数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研究,筛选出4株对马铃薯黄萎病、枯萎病、黑痣病、晚疫病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为防控马铃薯土传病害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2025年01期 v.42;No.156 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闫雪纯;马昕;兰进好;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玉米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40对SSR引物对342份玉米新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05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在2~8个之间,平均为5.12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56~7.664,平均为4.65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18~0.855,平均为0.722。通过邻接法聚类分析,将342份玉米种质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来源明确的玉米种质和标杆自交系的类群归属与系谱完全吻合。该批种质材料研究结果可以为玉米育种中种质创新、组合选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有用的遗传信息。

    2025年01期 v.42;No.156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光环境因子对芋头幼苗生长时间的影响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李俊颖;闫征南;胡清山;徐子健;林多;杨延杰;

    为探究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幼苗生长时间与温室内温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环境下育苗,计算温光环境指标,利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温光环境因子建立芋头幼苗生长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昼夜温差(T_(td))为4~26℃,日平均温度(T_(ave))为11~27℃,日平均光强(L_(ave))为230~720μmol·m~(-2)·s~(-1)范围内,减小T_(td)可缩短出苗时间;较高的T_(ave)和L_(ave)有利于缩短成苗时间。以L_(ave)、T_(ave)和T_(td)作为芋头幼苗生长时间预测模型的关键指标,得到出苗时间预测模型为D_e=3.350 3+0.064 8T_(td)~2,成苗时间预测模型为D_s=38.583 4-0.001 6T_(ave)×L_(ave),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 9和0.999 4。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不同温光环境下芋头幼苗的出苗时间和成苗时间,为育苗播种期的确定提供指导。

    2025年01期 v.42;No.15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地区红花病害的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王娜;李桂英;包婷婷;石胜华;何月;侯献飞;贾东海;张键;赵君;

    为了明确导致新疆地区红花(Garthamus tinctorius)病害的致病菌类型,以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和塔城地区裕民县采集的红花病样为材料,依据柯赫氏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8株分离物,其中,2株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4株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株鉴定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1株鉴定为芽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采用茎秆针刺法和伤根接种法,对分离物分别进行回接鉴定,确定了除芽枝状枝孢菌外其余7株分离物均可侵染红花,导致发病。其中,大丽轮枝菌引起红花黄萎病,链格孢菌引起红花黑斑病,茄病镰刀菌引起红花根腐病。对红花致病菌的鉴定不仅可以丰富病害名录,同时还为红花病害的防控奠定基础。

    2025年01期 v.42;No.156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烟台市牟平区兽医实验室管理能力评价研究

    李春蕾;肖继友;陈峰;于朝辉;李明祯;刘玉华;

    以《地(市)级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现场考核细则》为依据,建立兽医实验室评分和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梳理出7个维度的实验室管理评价指标,对牟平区兽医实验室2013年、2018年、2023年实验室考核结果进行评价,运用雷达图反映出兽医实验室的管理情况,结果显示:2018年牟平区兽医实验室管理水平最高,2023年兽医实验室管理在工作人员、实验室管理、档案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建议牟平区兽医实验室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2025年01期 v.42;No.156 25-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板蓝根条件优化

    黄夏美;柴国霞;高健强;秦志华;秦晓冰;吕晓芹;

    板蓝根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兽用给药因其苦味而影响动物采食。益生菌发酵是我国中草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具有增效减毒、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改善风味等功能。为了改善板蓝根口味、丰富板蓝根药效,本实验选用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板蓝根,以期获得一款口味佳、安全且具有良好效果的兽用潜力制剂。采用单因素优化实验、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多糖含量定时检测等方法,明确了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板蓝根的培养条件:基础LB为培养基,3%的地衣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时长3.5 d、发酵温度为37℃、发酵摇床转速为180 r/min。本研究确定了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板蓝根最适条件,为板蓝根规范且成本低廉的发酵生产提供了发酵数据依据。

    2025年01期 v.42;No.15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响应面法优化刺梨多糖面包制作工艺及品质分析

    潘婕;赵雨萌;黄文杰;陈勇;赵方圆;

    刺梨多糖作为刺梨(Rosa roxburghii)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物质,其降血脂、降血压等功能被逐渐挖掘,因此选择刺梨多糖作为添加剂添加到面包中,以期研发一款功能性面包产品。为获得刺梨多糖面包最佳配比和工艺条件,以面包比容和感官评分为依据进行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的刺梨面包配比和工艺条件为:酵母添加量1.93%,刺梨多糖添加量1.55%,水分添加量48.00%,发酵时间74.10 min,在该配比条件下面包比容为4.829 mg/mL、感官评分为80.2分,面包色泽金黄,带有刺梨果香,口感细腻有韧性。研究结果为刺梨多糖在功能性面包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

    2025年01期 v.42;No.156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的菊花露酒产品研发

    石潇瀑;邵陶陶;

    菊花露酒,以不同类型的菊花和酒基配制而成。菊花露酒在我国历史悠久。然而,时代发展,顾客对菊花露酒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菊花露酒不能满足现阶段顾客的需求。根据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可以把顾客需求向产品关键工艺设计转化。通过QFD,将顾客对菊花露酒产品的功能需求、社交需求和经济需求层层分析,构建菊花露酒的质量屋(HOQ)。分析得出,满足年轻一代对菊花露酒的需求是提高产品满意度的重点改进方向,在研发的关键工艺设计中,酒基种类、调味和菊花添加量是首要的关键工程技术措施。通过QFD,把不同顾客对菊花露酒的直接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过程的技术要求,为生产工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为保证菊花露酒研发能满足顾客要求提供了保障,同时为食品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借鉴。

    2025年01期 v.42;No.15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海洋科学与工程

  • 藻蓝蛋白通过调节NF-κB通路影响游离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

    孙孟筱;郝建华;王伟;孙晶晶;江承程;张海峰;

    旨在探索藻蓝蛋白(phycocyanin, PC)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采用FFA溶液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建立NAFLD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PC对HepG2细胞作用24 h,进行油红O染色并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的水平,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TNF-α、NF-κB亚基p65、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inhibitor of kappa B kinase, IKK)、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κB)等的总蛋白及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PC处理FFA诱导的HepG2细胞后,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明显改善,TC、TG、LDL-C、ALT、AST水平下降,HDL-C水平上升(P<0.05)。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NF-κB、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免疫印迹试验(immunoblotting)结果则显示试验组TNF-α、p-NF-κB p65/NF-κB p65、p-IKKβ/IKKβ、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表明PC对NAFLD细胞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是PC降低NAFLD细胞模型中TNF-α、IL-6和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IKK、IκB和NF-κB p65磷酸化。这提示PC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NAFLD影响。

    2025年01期 v.42;No.156 50-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改良土壤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条件优化

    孙楠;韩承玖;杨泽世;李春月;贾丽萍;

    以一种新型Si-Al系多孔介质(简称W)和钢屑作为土壤的改性基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污水pH、改性基质添加质量分数、培育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以总氮去除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分析改良土壤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影响因素,得到处理的最优条件为:污水pH=6.00,改性基质添加质量分数14.00%,培育温度27.00℃。最优条件下,总氮去除率为64.04%。通过吸附等温试验,比较3种改性基质M1、M2、M4(W与钢屑分别按质量比10∶0、0∶10、3∶7混合)对氮的吸附特性,运用朗缪尔方程(Langmuir equation)和弗罗因德利希方程(Freundlich equation)进行拟合,发现利用弗罗因德利希方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3种改性基质对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M4、M2、M1,说明M4对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2025年01期 v.42;No.156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工程技术

  •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猪舍环境数据融合算法

    刘志豪;荣丽红;李娟;徐文龙;仝志民;

    在智能化养殖背景下,针对猪舍环境数据融合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型数据融合算法。首先对猪舍环境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估计,然后将估计值和测量值发送到头节点进行一致性分析和加权数据融合,最后将头节点的集群数据融合值发送给汇聚节点,并基于一致性分析,在汇聚节点上对不同头节点的集群数据融合值进行加权数据融合。通过实例试验验证,该算法能在保证猪舍环境湿度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利用自适应多速率测量模式减少无线湿度传感器的数据传输量和能量消耗。

    2025年01期 v.42;No.156 65-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基础科学

  • 天蓝遏蓝菜根系对镉离子吸收的分数阶模型

    林明芳;王玥;欧忠辉;

    为模拟非均匀、多孔介质中镉离子(Cd~(2+))的扩散模式,在天蓝遏蓝菜(Noccaea caerulescens)根系吸收自由Cd~(2+)的对流扩散模型基础上,提出时空分数阶模型,用来模拟3种土壤Phytorem、Pierrelaye和M6中天蓝遏蓝菜根系附近的Cd~(2+)扩散模式。结果表明:与Pierrelaye和M6相比,Phytorem的缓冲力小,Cd~(2+)的异常扩散现象出现得较早。分别在Phytorem中模拟60 d、在Pierrelaye和M6中各模拟600 d发现:当时间分数阶α和空间分数阶β满足α/(β+1)>0.5时,Cd~(2+)呈现超扩散;当α/(β+1)<0.5时,Cd~(2+)呈现亚扩散。α和β的敏感性分析表明,β取值不同时,Cd~(2+)浓度曲线会相交:在相交位置附近,β对Cd~(2+)的异常扩散贡献率随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远离相交位置处,3种土壤均有较高的α、β贡献率且两者相近。在Phytorem中模拟60 d,α对Cd~(2+)异常扩散总体贡献率比β高1个量级;在Pierrelaye和M6中模拟200 d,α和β对Cd~(2+)异常扩散总体贡献率相近。对时空分数阶模型的数值模拟可有效地反映土壤的复杂系统特征和重金属的扩散机制。

    2025年01期 v.42;No.15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