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冬小麦杂交组合若干农艺性状的遗传

    周赓坚;蔡秋芳;

    密穗早×烟农15这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个世代,播种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中,获得了第一朵小穗花开放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结实小穗数、穗拉数、百粒重和小区籽粒产量等八个性状的资料。F_1与亲本平均值差异极显著的有第一朵小穗花开放期、株高、百粒重和籽粒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的有每穗粒数。这些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狭义遗传力以百枉重、第一朵小穗花开放期、株高和穗长较高,分别为0.7061、0.6755、0.6705和0.5636,均达极显著水平。预期遗传进度也是这四个性状最高,分别为24.3%、54.9%、15.8%和16.3%。穗长和结实小穗数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其它六个性状都表现有上位性效应。在被育种工作者选择的农艺性状中,不能忽视非等位基因互作的影响。

    1987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膜花生引升子叶节出膜的研究

    沈毓骏;王铭伦;安克;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播穴膜上覆土高5厘米,足以延迟茅苗曝光、至极显著地将子叶节升出膜面,消除膜内茎枝横伸,使苗壮,尤以便于控制早期花的下针而使增产。覆土不宜过高,更不宜再低。下胚轴停止伸长后,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其伸长,再次升高子叶节。

    1987年01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预期遗传进度置信区间的估算

    田明宝;

    本文提出了一个依据家系试验结果估算预期遗传进度置信区间的新方法。它适用于以小区平均数估算遗传进度的区间估计,可引用到各种育种程序和试验设计。文中对两种试验设计其遗传进度置信区间进行了分析和估算,提供了9个公式,并讨论了参试家系数和重复数对遗传进度及其置信区间的影响。

    1987年01期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晚茬小麦高产独秆栽培法施肥依据的研究

    周复来;侯庆福;

    研究小麦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需肥特点看出,小麦的需肥高峰因栽培条件不同而异。在丰产栽培条件下吸收氮素的高峰在起身到拔节期,在中等施肥量的情况下吸收氮素的高峰在拔节到挑旗期,在不施化肥的条件下吸收氮素的高峰在挑旗到灌浆期。作者提出,以小麦在只靠土壤肥力和施有机肥供氮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供肥特点,作为晚茬小麦高产独秆栽培法施肥枝术的一个依据。

    1987年01期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山区旱薄地甘薯大幅度增产技术的研究

    王树钿;于作庆;王曰义;

    作者在栖霞山区低产旱薄地进行了增产技术研究。结果指出,该类地区甘薯生产尚有很大潜力。通过将土层由不足20厘米加深到40厘米,结合增施肥深施肥,利用抗旱耐瘠品种及其它抗旱保墒措施,充分积蓄和利用深层土壤养分和水分,可抵御一般年份的干旱,取得大幅度增产。经三年在2万余亩地推广应用,亩产由1,586.1公斤增加到2,417.4公斤,增产52.41%。

    1987年01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药膜制造新法简报

    高庆霄;姜瑞敏;袁月莲;

    <正> 除草地膜简称药膜。它是一种伴随地膜栽培技术而产生的农药加工新剂型,即以地膜为载体,经特殊工艺方法制造的含有化学除草剂的复合膜。当前,药膜的研制,皆是把化学除草剂拌入颗粒塑料,经过吹塑而制成的。这种制造工艺,不仅受化学除草剂理化性质的限制,而且药膜最多只能有半数量的化学除草剂有效,另外半数量的化学除草剂则被浪费掉。为解决此问题,充分发挥其灭草作用,笔者进行了新法制造药膜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工艺。

    1987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昆虫病原斯氏线虫(8506)的共生菌

    沈长朋;王国汉;

    从采自山东省莱阳市的一种昆虫病原斯氏线虫(Steinernema=Neoaplectana sp.)L.Y.(S.)8506中,用两种方法分离到一种大型、格兰氏阴性、周生鞭毛的杆菌。对其形态、培养以及生理生化等特征进行了测定,鉴定为Xenorhabdus nematophilus。证实了该菌在线虫肠道中的位置、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L.)),末龄幼虫的致病性以及用于8506线虫人工繁殖的作用。

    1987年01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制剂灭腐灵对苹果枝干病菌的室内药效测定

    陆雅馨;徐立;陈慧云;

    <正> 中药制剂灭腐灵是由两大组方合成,一组(木鳖子等)具杀菌的作用;另一组(防虱等)有利于寄主伤口愈合的作用。将其十余种草药组合熬制而成的红棕色水剂,为灭腐灵原液。已经室内测定,灭菌灵对苹果腐烂病菌抑菌或杀菌作用均有显著的效果。本试验测定其对苹果轮纹病及干腐病两种枝干病菌的药效,以达到一药多用之目的。

    1987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丽金龟科种类记述

    宿暹;顾耘;王振忠;谭振天;

    <正> 山东农林丽金龟科(Rutelidae)种类隶属七属21种,以本省东半部的丘陵山区较为丰富。丽金龟属(Anomala Samonella)有7种:铜绿丽金龟(A.corpulenta Matschulskg)、蒙古丽金龟(A.mongolica Faldermann)、黄褐丽金丽(A.exalata Matschulsky)、苹绿丽金龟(A.sieversi Heycolen)已有记载,现将多色丽金龟(A.smaragdina Onaus)和另外未定名的予以记述;彩丽金龟(Mimela Kirby)4种:黄彩

    1987年01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犀金龟科种类记述

    宿暹;顾耘;王振天;谭振忠;

    <正> 山东省农林常见犀金龟科(Dynastidae)害虫计两种,有玉米犀金龟属(Pentodon Hope)的阔胸犀金龟(P.patruelis Fruialdsjky)和Eophileurus属的华扁犀金龟(E.chinensis Faldermann)将后者记述如下: 华扁犀金龟Eophileurus chinensis Faldermann 形态特征:体大形、椭圆、背腹面甚扁圆,体长18—27.2毫米,体阔8.4—12毫米。体黑色,相当光亮。唇基前缘呈弯翘齿突。头上,雄虫具一短粗扁圆角突,雌虫有一矮

    1987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樱桃CO、CO2充气塑膜袋冷藏试验

    唐翘平;董晓颖;孙树兴;王庆国;宋子红;

    “拿翁”大樱桃装塑膜袋入库,充以9%或15%的CO,经35天的冷藏,能较好地控制衰老褐变,其褐变率仅为4.5%和3.94%,好果率达到93.55%和91.75%。在有硅窗塑膜袋中充10%CO_2也能控制褐变,其褐变率为4.5%,好果率达94.6%。在冷藏的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无论充CO或CO_2真菌病害都受到抑制。充CO或CO_2处理可以延缓大樱桃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减少的速度,从而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口味和营养成分。在MA冷藏的结果指出,大樱桃的褐变率与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正相关。

    1987年01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茌梨系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王奎先;辛淑亮;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茌梨、恩梨、金香梨、槎子梨、冰糖子梨和歪把糙梨等品种的花粉形态,其形状、纹饰和大小相似。干燥花粉为长球形,侧面具三孔沟,极面呈三瓣形。花粉壁的条纹线较细,条纹脊明显,穿孔大而稀。花粉的极轴和赤轴及其比值,经F测验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结果从孢粉学的角度证明了茌梨系各品种是同源品种。

    1987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关提高葡萄试管苗繁殖速度和成活率的研究

    战淑敏;罗文熹;

    在葡萄试管苗培养过程中,先高后低的变温条件对幼苗的生长发育有利。28℃~30℃有利于根的形成,26℃~28℃是形成壮苗的适宜温度。在幼苗生长阶段光照强度应不低于1800lux。培养基中激素配比以基本培养基+IAA 0.3mg/升+IBA0.1mg/升对诱导外植体早生根并促进茎叶生长的效果最显著。影响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几种基质处理中以水培和砂培的效果最好。

    1987年01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DTQ—86型多功能电子听诊仪的研制

    张玉基;姜永超;孙立辉;潘士福;阎桂龄;

    作者研制成功教学用的DTQ—86型多功能电子听诊仪,试用结果表明,这种仪器同时可供40人听诊心音、呼吸音和肠音。可在生理学和药理学监测神经生物电时用做监听器,在合堂教室讲课时用做扩音机。该机与夏普GF—450录音机配套能录制和重放心音,呼吸音和肠音。本文简单介绍了这一仪器的设计与应用。

    1987年01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属动物小肠梗阻脱水及补液的实验研究

    李文烈;丁玉璞;白奎;毕可东;杜敦军;戴洪奎;

    用健康马属动物,实验性模拟小肠梗阻,使其出现脱水,根据红细胞压积(PCV)等变化,进行补液处理,直至几项主要指标恢复正常为止。根据对实验动物所用的适当补液量的分析、计算,初步确定补液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所测得的红细胞压积一正常的红细胞压积或同种动物的正常平均值)×0.4(毫升)。本文还就小肠梗阻后的脱水速度、如何确定补液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987年01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配合饲料对乳牛泌乳性能影响的试验报告

    解玉卿;胡松庭;黄铎;曹宝庸;

    用鱼粉配合饲料饲喂奶牛,经过三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鱼粉配合饲料比常规的配合饲料平均每天每头提高产奶量1.4公斤、乳脂率也由原来的3.33%提高到3.73%,料奶比由原来的1:2.5提高到1:2.7。

    1987年01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灭活疫苗的研制

    伍富尧;苏振渝;刘治西;周敬平;杜培莲;

    <正> 自1983年某地引入丹麦水貂导致水貂病毒性肠炎爆发以来,至今仍在我省部分地区貂场流行,没有根本控制。1986年9月至11月又在较大范围内流行,波及三市一地,据不完全统计,造成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以上,严重危害养貂业的发展。为防治与消灭该病,作者于1986年起进行了“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灭活疫苗”的研制,经过实验室及生产应用实践,试制成“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灭活疫苗”,现简报如下。

    1987年01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橡胶双滚筒花生脱壳部件脱壳过程分析

    张嘉玉;

    <正> 一、概述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对花生脱壳机进行了大量研究,脱壳部件材料由钢制、竹木制进而发展到现在用橡胶制作。脱壳性能得到了改进,但其性能指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花生脱壳过程的细致分析,盲目选取参数。作者对目前性能较好的橡胶双滚筒花生脱壳部件脱壳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花生脱壳部件的研究、使用提供借鉴。

    1987年01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具有对称外轮廓曲线的圆筒零件板金下料的微机计算

    孙振华;

    本文对微机计算具有对称外轮廓曲线的圆简零件板金下料的展开尺寸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板金下料的通用程序,从而提高了下料尺寸的精度和效率。

    1987年01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燃机供油(点火)提前角所对应的活塞位移之电算

    胡慧先;

    <正> 内燃机活塞位移与曲轴转角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若已知曲柄半径和连杆长度尺寸,便可通过测量活塞至上死点的距离来确定曲轴的相位。这在内燃机修理中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为此,本文拟订了电算程序,用来确定要求供油(点火)提前角下的活塞位移数值。由内燃机燃烧规律决定,为获得最佳的动力与经济性能,必须在其压缩行程上死点

    1987年01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