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梨属植物花粉形态观察

    姚宜轩;许方;

    对我国梨属植物13个种16个品种、类型的花粉在扫描电镜下进行了形态观察,其共同特征是,侧面观为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三裂圆形,具三孔沟,表面具条纹状纹饰和穿孔。不同种或品种类型的花粉形状、大小和纹饰存有一定差异。东方梨与西洋梨的花粉形状、大小、纹饰差异较大,其亲缘关系较远。白梨花粉的形态特征与砂梨很相似,与秋子梨也较近,可能是砂梨和秋子梨的自然杂交种。豆梨的花粉形态特征具有较多的原始性状,可视为梨的最原始种。

    1990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梨属植物花粉形态观察

    姚宜轩;许方;

    对我国梨属植物13个种16个品种、类型的花粉在扫描电镜下进行了形态观察,其共同特征是,侧面观为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三裂圆形,具三孔沟,表面具条纹状纹饰和穿孔。不同种或品种类型的花粉形状、大小和纹饰存有一定差异。东方梨与西洋梨的花粉形状、大小、纹饰差异较大,其亲缘关系较远。白梨花粉的形态特征与砂梨很相似,与秋子梨也较近,可能是砂梨和秋子梨的自然杂交种。豆梨的花粉形态特征具有较多的原始性状,可视为梨的最原始种。

    1990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冬小麦品种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及选择的研究

    蔡秋芳;周赓坚;

    对56个小麦品种品质和产量的10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单株穗数和千粒重的遗传变异较大,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最小;小区籽粒产量和单株穗数的环境变异系数最大,而蛋白质含量的环境变异系数最小;抽穗期、株高、千粒重、沉淀值的遗传力较高,其它性状状属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遗传力。从GS%看,对抽穗期直接选择最有效,对千粒重、株高、单株穗数和沉淀值的直接选择也有效。相关性和相关遗传进度的分析表明,通过干湿面筋间接选择蛋白质的相对效率较高,小区产量与4个品质性状均为负的遗传相关,千粒重间接选择产量的相对效率也较高,但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为微弱的正相关,与沉淀值为负相关。因此要选出营养与烘烤品质皆优而又高产的良种有一定的困难。

    1990年01期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冬小麦品种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及选择的研究

    蔡秋芳;周赓坚;

    对56个小麦品种品质和产量的10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单株穗数和千粒重的遗传变异较大,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最小;小区籽粒产量和单株穗数的环境变异系数最大,而蛋白质含量的环境变异系数最小;抽穗期、株高、千粒重、沉淀值的遗传力较高,其它性状状属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遗传力。从GS%看,对抽穗期直接选择最有效,对千粒重、株高、单株穗数和沉淀值的直接选择也有效。相关性和相关遗传进度的分析表明,通过干湿面筋间接选择蛋白质的相对效率较高,小区产量与4个品质性状均为负的遗传相关,千粒重间接选择产量的相对效率也较高,但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为微弱的正相关,与沉淀值为负相关。因此要选出营养与烘烤品质皆优而又高产的良种有一定的困难。

    1990年01期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夏谷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及分配状况的研究

    隋方功;

    通过水培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夏播谷子生育中、后期对氮素的吸收、运转及其在体内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夏谷体内~(15)N的分配受其吸收时间影响,不同时期吸收的氮素在其营养上的作用不同。对穗部的~(15)N供给率以8月18日~8月24日(孕穗前期)吸收的为最高,其次分别为8月24日~8月30日(孕穗期)、9月5日~9月11日(开花期)、8月30日~9月5日(抽穗期)、9月11日~9月20日(灌浆期)、9月20日~9月27日(籽粒形成期)吸收的。不同生育期吸收的~(15)N与全氮在体内的分配率基本一致,以分配于穗部的最多,其次为根,茎,上、中位叶片,下位叶片。其中孕穗前期和孕穗期吸收的~(15)N在上位叶的分配率大于中位叶片,8月30日~9月11日吸收的~(15)N在中上位叶片的分配率几乎相同,但茎的分配率却大于根.

    1990年01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夏谷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及分配状况的研究

    隋方功;

    通过水培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夏播谷子生育中、后期对氮素的吸收、运转及其在体内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夏谷体内~(15)N的分配受其吸收时间影响,不同时期吸收的氮素在其营养上的作用不同。对穗部的~(15)N供给率以8月18日~8月24日(孕穗前期)吸收的为最高,其次分别为8月24日~8月30日(孕穗期)、9月5日~9月11日(开花期)、8月30日~9月5日(抽穗期)、9月11日~9月20日(灌浆期)、9月20日~9月27日(籽粒形成期)吸收的。不同生育期吸收的~(15)N与全氮在体内的分配率基本一致,以分配于穗部的最多,其次为根,茎,上、中位叶片,下位叶片。其中孕穗前期和孕穗期吸收的~(15)N在上位叶的分配率大于中位叶片,8月30日~9月11日吸收的~(15)N在中上位叶片的分配率几乎相同,但茎的分配率却大于根.

    1990年01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夏大豆根系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王法宏;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夏大豆根系干重的增长呈S型生长曲线,鼓粒期根系呈钟罩状分布,主根的下扎深度与播种后天数呈直线相关,根系的垂直分布符y=Ae~(bx)的负指数回归模型。开花结荚期,根系内的可溶性物质含量迅速提高,呈现单峰曲线。

    1990年01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夏大豆根系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王法宏;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夏大豆根系干重的增长呈S型生长曲线,鼓粒期根系呈钟罩状分布,主根的下扎深度与播种后天数呈直线相关,根系的垂直分布符y=Ae~(bx)的负指数回归模型。开花结荚期,根系内的可溶性物质含量迅速提高,呈现单峰曲线。

    1990年01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棉花细胞组织培养的调控研究

    董合忠;陈志贤;

    本文对影响棉花愈伤组织发生和分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植株再生的最隹程序是:下胚轴切段在用Gelritel固化的MS+2.4-D0.05mg/L+kt0.1mg/l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灰白色,半透明的松愈伤组织在附加kt0.05kg/l的MS液体培养基里诱导分化产生球形胚和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在无激素的MS固体碚基上诱导胚的萌发,并于SH培养基上生根成苗。

    1990年01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棉花细胞组织培养的调控研究

    董合忠;陈志贤;

    本文对影响棉花愈伤组织发生和分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植株再生的最隹程序是:下胚轴切段在用Gelritel固化的MS+2.4-D0.05mg/L+kt0.1mg/l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灰白色,半透明的松愈伤组织在附加kt0.05kg/l的MS液体培养基里诱导分化产生球形胚和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在无激素的MS固体碚基上诱导胚的萌发,并于SH培养基上生根成苗。

    1990年01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施用氮磷钾肥对夏谷品质的影响

    赵镭;程绍义;隋方功;刘忠勇;孙义祥;

    通过田问试验研究潮土、褐土和棕壤等不同土类的土壤施用氮磷钾化肥对夏谷米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氮磷配合、氮磷钾配合施用均可明显提高夏谷米粒中氨基酸的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差异极显著。同时可提高米粒中氮磷的含量,不同处理对氮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NP,NPK,N,ck;对磷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NPK,NP,N,ck。施钾肥可增加米粒中钾的含量。氮磷配合既可提高产量又能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1990年01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施用氮磷钾肥对夏谷品质的影响

    赵镭;程绍义;隋方功;刘忠勇;孙义祥;

    通过田问试验研究潮土、褐土和棕壤等不同土类的土壤施用氮磷钾化肥对夏谷米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氮磷配合、氮磷钾配合施用均可明显提高夏谷米粒中氨基酸的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差异极显著。同时可提高米粒中氮磷的含量,不同处理对氮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NP,NPK,N,ck;对磷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NPK,NP,N,ck。施钾肥可增加米粒中钾的含量。氮磷配合既可提高产量又能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1990年01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花生种子萌发特性与田间耐旱性关系的研究

    杨国枝;田明宝;郑芝荣;王晶珊;

    对花生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的室内萌发特性与田间耐旱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协迫条件下,花生种子萌发特性与田间耐旱性的反应基本一致。花生种子萌发特性与主茎高、侧枝长和生育期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荚果生产力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花生萎蔫次数、总分枝数和有效枝数相关不显著。

    1990年01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花生种子萌发特性与田间耐旱性关系的研究

    杨国枝;田明宝;郑芝荣;王晶珊;

    对花生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的室内萌发特性与田间耐旱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协迫条件下,花生种子萌发特性与田间耐旱性的反应基本一致。花生种子萌发特性与主茎高、侧枝长和生育期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荚果生产力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花生萎蔫次数、总分枝数和有效枝数相关不显著。

    1990年01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芋头营养吸收特性的初步研究

    张国培;赵镭;隋方功;刘勤红;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芋头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和氮、磷、钾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芋头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吸收量与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苗期芋头对氮、磷、钾的吸收均很少,吸收盛期出现在出苗后的60~110天。芋头对氮、钾的吸收强度均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分别出现在出苗后的98天和104天。对磷的吸收强度呈双峰曲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出苗后的86天和98天。

    1990年01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芋头营养吸收特性的初步研究

    张国培;赵镭;隋方功;刘勤红;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芋头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和氮、磷、钾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芋头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吸收量与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苗期芋头对氮、磷、钾的吸收均很少,吸收盛期出现在出苗后的60~110天。芋头对氮、钾的吸收强度均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分别出现在出苗后的98天和104天。对磷的吸收强度呈双峰曲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出苗后的86天和98天。

    1990年01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二棱大麦克特开花习性观察初报

    范永强;杨晔;

    经系统观察,二棱大麦克特(kert)的开花与抽穗同步进行,单穗持续开花天数为5~6天,以第1天开花最多,占总开花数的一半以上。克特大麦夜间不开花,白天出现两次开花高峰,第1次大致在9~11时,第2次在15~17时。单穗开花的顺序规律性强,呈“锯齿”状曲线,由中部小花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向上下扩展。开花方式为开放式,每朵花持续开颖时间平均为1小时左右。开花最适温度为17~23℃,最适相对湿度为75%~95%。

    1990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二棱大麦克特开花习性观察初报

    范永强;杨晔;

    经系统观察,二棱大麦克特(kert)的开花与抽穗同步进行,单穗持续开花天数为5~6天,以第1天开花最多,占总开花数的一半以上。克特大麦夜间不开花,白天出现两次开花高峰,第1次大致在9~11时,第2次在15~17时。单穗开花的顺序规律性强,呈“锯齿”状曲线,由中部小花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向上下扩展。开花方式为开放式,每朵花持续开颖时间平均为1小时左右。开花最适温度为17~23℃,最适相对湿度为75%~95%。

    1990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咖啡锈菌瘿蚊形态特征观察

    陈秀芬;墨铁路;周佩如;王思芳;

    <正> 1963年笔者在文登昌阳农场首次发现一种食小麦锈病夏孢子的瘿蚊幼虫,以后又陆续在荣城、莱阳等地发现此虫。经查核,此虫在我国属瘿蚊科—新纪录种。咖啡锈菌瘿蚊 Mycodiplosis hemileiae Bares 1939,中国新纪录种。雄性:体长1.25~1.5mm,触角2+12节,鞭节双节状,第1、2鞭节愈合,各鞭节基球部具1轮、端球部具2轮规则的环丝,后者中部略收缩。第1鞭节基茎长是宽的2倍,端基长是宽的2倍多。第3鞭节(图1)基茎长约是宽的2~2.5倍,端茎长约是宽的3倍,基茎与基球部长度相仿,端茎稍短于端球部。第9鞭节基茎长是宽的3倍,端茎长

    1990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咖啡锈菌瘿蚊形态特征观察

    陈秀芬;墨铁路;周佩如;王思芳;

    <正> 1963年笔者在文登昌阳农场首次发现一种食小麦锈病夏孢子的瘿蚊幼虫,以后又陆续在荣城、莱阳等地发现此虫。经查核,此虫在我国属瘿蚊科—新纪录种。咖啡锈菌瘿蚊 Mycodiplosis hemileiae Bares 1939,中国新纪录种。雄性:体长1.25~1.5mm,触角2+12节,鞭节双节状,第1、2鞭节愈合,各鞭节基球部具1轮、端球部具2轮规则的环丝,后者中部略收缩。第1鞭节基茎长是宽的2倍,端基长是宽的2倍多。第3鞭节(图1)基茎长约是宽的2~2.5倍,端茎长约是宽的3倍,基茎与基球部长度相仿,端茎稍短于端球部。第9鞭节基茎长是宽的3倍,端茎长

    1990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研究

    刘儒良;刘福军;孟兆明;沈长朋;

    对大棚黄瓜设计了地膜覆盖双垄,膜下垄间浇水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防治措施可使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在晴天时控制在85%以下,比膜外浇水显著降低了棚内的湿度,使感病和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控制在6.0以内,相对防效可达90%以上。与通常的明沟浇水相比,可提早上市1周,推迟拉秧30天,折合每亩增产4483.8kg,增收4233.87元。

    1990年01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研究

    刘儒良;刘福军;孟兆明;沈长朋;

    对大棚黄瓜设计了地膜覆盖双垄,膜下垄间浇水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防治措施可使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在晴天时控制在85%以下,比膜外浇水显著降低了棚内的湿度,使感病和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控制在6.0以内,相对防效可达90%以上。与通常的明沟浇水相比,可提早上市1周,推迟拉秧30天,折合每亩增产4483.8kg,增收4233.87元。

    1990年01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复合磷酸脲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影响试验报告

    胡松庭;周安芳;周敬平;潘庆杰;王寿堂;

    应用复合磷酸脲作添加剂饲喂奶牛,2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含氮30%的磷酸脲作添加剂比用常规饲料的产奶量提高20.47%,乳脂率由原来的3.55%提高到3.77%;含氮10%的磷酸脲作添加剂能使产奶量提高15.14%,乳脂率提高0.3%。含氮30%磷酸脲作添加剂奶料比为2.46:1,含氮10%的奶料比是2.44:1,分别比用常规饲料节省饲料22.38%和21.39%。

    1990年01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复合磷酸脲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影响试验报告

    胡松庭;周安芳;周敬平;潘庆杰;王寿堂;

    应用复合磷酸脲作添加剂饲喂奶牛,2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含氮30%的磷酸脲作添加剂比用常规饲料的产奶量提高20.47%,乳脂率由原来的3.55%提高到3.77%;含氮10%的磷酸脲作添加剂能使产奶量提高15.14%,乳脂率提高0.3%。含氮30%磷酸脲作添加剂奶料比为2.46:1,含氮10%的奶料比是2.44:1,分别比用常规饲料节省饲料22.38%和21.39%。

    1990年01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胶东半岛的动物资源调查——Ⅴ.珍贵、稀有野生动物

    孙振军;纪加义;

    对胶东半岛21县(市)的珍贵、稀有动物进行调查,采集和记录了珍贵、稀有动物86种和亚种。其中头索类1种;鱼类1种;爬行类4种;鸟类63种和亚种;兽类16种。给出了胶东珍稀动物名录和主要种类分布图,并按4个动物生态地理分布区,论述了区系分布和数量级。对合理保护、利用提出了探索性建议。

    1990年01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胶东半岛的动物资源调查——Ⅴ.珍贵、稀有野生动物

    孙振军;纪加义;

    对胶东半岛21县(市)的珍贵、稀有动物进行调查,采集和记录了珍贵、稀有动物86种和亚种。其中头索类1种;鱼类1种;爬行类4种;鸟类63种和亚种;兽类16种。给出了胶东珍稀动物名录和主要种类分布图,并按4个动物生态地理分布区,论述了区系分布和数量级。对合理保护、利用提出了探索性建议。

    1990年01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莱阳沸石作肉鸡饲料添加剂的初步研究

    尤文涟;王世成;林英美;王宝维;刘国安;

    用沸石作饲料添加剂饲喂肉仔鸡,平均每支鸡增重率提高5~8%,饲料利用率提高5~11.5%,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费,及每只平均饲料成本费均有所下降。雏鸡成活率有所提高。替代量以3%效果最好。

    1990年0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莱阳沸石作肉鸡饲料添加剂的初步研究

    尤文涟;王世成;林英美;王宝维;刘国安;

    用沸石作饲料添加剂饲喂肉仔鸡,平均每支鸡增重率提高5~8%,饲料利用率提高5~11.5%,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费,及每只平均饲料成本费均有所下降。雏鸡成活率有所提高。替代量以3%效果最好。

    1990年0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花生脱壳机的不同部件对脱壳性能的影响

    张效鹏;张嘉玉;

    利用两种主要不同脱壳部件的花生脱壳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脱壳时破碎率、生产率与脱壳间隙与滚筒转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不同目标参数下工作参数的优化配合。

    1990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花生脱壳机的不同部件对脱壳性能的影响

    张效鹏;张嘉玉;

    利用两种主要不同脱壳部件的花生脱壳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脱壳时破碎率、生产率与脱壳间隙与滚筒转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不同目标参数下工作参数的优化配合。

    1990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残茬覆盖耕作法的研究进展

    逄焕成;

    <正> 残茬覆盖耕作指的是把植物残茬或秸杆保留下来,覆盖在土壤表面的方法。残茬覆盖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研究始于30年代,并成为当时防水蚀、防风蚀以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后,它的蓄水保墒作用得到肯定,但其增产效果却有不同的的报导。80年代以来,我国分别在陕西、新疆、山西、山东、北京等地试验研究残茬覆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残茬覆盖耕作的主要作用以及研究进展。

    1990年01期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残茬覆盖耕作法的研究进展

    逄焕成;

    <正> 残茬覆盖耕作指的是把植物残茬或秸杆保留下来,覆盖在土壤表面的方法。残茬覆盖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研究始于30年代,并成为当时防水蚀、防风蚀以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后,它的蓄水保墒作用得到肯定,但其增产效果却有不同的的报导。80年代以来,我国分别在陕西、新疆、山西、山东、北京等地试验研究残茬覆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残茬覆盖耕作的主要作用以及研究进展。

    1990年01期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丙硫咪唑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王建文;

    <正> 丙硫咪唑,又名阿苯唑、丙硫苯咪唑,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并咪唑类抗蠕虫药。该药于1976年在美国问世,1979年由中国兽药监察所仿制成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药动学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兽医临床和畜牧生产用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现综述如下。口服丙硫咪唑后在动物胃肠道中是以药物原型吸收的。其吸收快慢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Marriner(1980)等报道,绵羊单次口服丙硫咪唑10mg/kg.bw后,有一个较长的时滞(T。),约为4h,血浆中未转化的丙硫咪唑原型不能测到,其代谢中间产物亚砜和砜在

    1990年01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丙硫咪唑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王建文;

    <正> 丙硫咪唑,又名阿苯唑、丙硫苯咪唑,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并咪唑类抗蠕虫药。该药于1976年在美国问世,1979年由中国兽药监察所仿制成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药动学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兽医临床和畜牧生产用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现综述如下。口服丙硫咪唑后在动物胃肠道中是以药物原型吸收的。其吸收快慢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Marriner(1980)等报道,绵羊单次口服丙硫咪唑10mg/kg.bw后,有一个较长的时滞(T。),约为4h,血浆中未转化的丙硫咪唑原型不能测到,其代谢中间产物亚砜和砜在

    1990年01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