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手瓜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

    初庆刚;张长胜;

    对佛手瓜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对成熟花粉进行了电镜扫描。其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形成可分为:1)造孢细胞时期;2)小孢子母细胞时期;3)单核小孢子时期;4)二核小孢子时期;5)成熟花粉期。小孢子减数分裂是同时型。成熟花粉属葫芦科花粉的多萌发沟类型,具有刺状雕纹和网状雕纹。

    1991年02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肥对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

    姚源喜;杨延蕃;刘树堂;邓迎海;孟祥霞;

    11年定位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不施肥与单施氮肥的处理,土壤速效磷迅速下降,前3年比播前降低约1倍,自第6年开始比播前降低2/3左右,降至4~5ppm以后处于稳定状态。有机肥及其与氮肥配合施用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降低闭蓄态磷的含量,增加Ca-P、Fe-P、Al-P的含量,单施氮肥能增加闭蓄态磷的含量,Fe-P、Al-P含量略有增加,Ca-P的含量降低。施用无机肥比施用有机肥及配合氮肥的处理,增加无机磷含量4%~5.48%。施用有机肥及其与氮肥配合施用的处理比施无机肥的处理增加有机磷含量3.75%~5.41%。土壤有效磷与有机磷量、Al-P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全磷量、无机磷、Fe-P、Ca-P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闭蓄态磷呈负相关。

    1991年02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因型和培养方式对大麦花粉植株高频率再生的影响

    李文泽;胡含;

    在基本培养基FHG上研究了基因型、培养方式、Ficoll 400及分化培养温度对大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的基因型其花粉植株诱导频率不同。15个供试材料平均绿苗产量为每个花药产生1.46株,最低的是温Ⅰ,最高的是Igri的一个花培后代B631,分别为0.16和3.96株。平均愈伤组织诱导数为6.308块,绿苗分化率为23.24%,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比较,绿苗产量分别为每个花药2.31和4.15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补加Ficoll 400(100g/l),虽使愈伤组织诱导数和绿苗产量有所减少,但绿苗分化率及G/A值却有明显提高。分化培养时不同的培养温度其绿苗分化率也不同,20℃、15℃、10℃及25℃分别为38.27%、33.33%、26.67%和0%。

    1991年02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基因型棉花下胚轴离体培养胚状体发生的研究

    董合忠;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4个棉花栽培种及其品种间的胚状体发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陆地棉和亚洲棉供试品种的胚状体发生能力明显高于海岛棉与非洲棉。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柯字棉系统的胚胎发生能力强,岱字棉系统次之,斯字棉系统最差。胚状体发生能力是一种遗传特性,可以通过杂交转变或选择提高。文中提出了体细胞胚胎发生预决定阈值的概念,并以此解释了不同基因型胚状体发生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

    1991年02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冬小麦对当季和前茬花生施用有机物料中氮素的吸收利用

    张思苏;封海胜;万书波;刘光臻;

    用含~(15)N有机物料,研究了冬小麦对当季施用和前茬花生施用有机物料中氮素的吸收利用。亩施不同量的有机物料(折纯氮2.5~15kg),当季施用,小麦对有机物料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为10.92%,氮素在土壤中残留率为61.39%,损失率为27.67%;前茬花生施用表现了同样趋势。小麦植株体总氮中,当季施用和前茬花生施用有机物料供氮率分别为5.37%和3.39%,土壤供氮率分别为94.63%和96.61%。当季或前茬花生施用含氮有机物料,对冬小麦均有增产效果,分别增产8.8%和9.5%。

    1991年02期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早熟夏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史新海;朱金宝;李储学;徐世雨;刘恩训;

    通过对山东省70~80年代早熟夏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高产杂交种产量潜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籽粒的千粒重,增强了品种的抗病性和因株型紧凑而增加了密度,其次是增加了穗长和穗粒数,但与穗行数无关。今后,早熟玉米育种应以大粒、抗病和紧凑株型为主要目标。

    1991年02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钾肥对芋头产量及品质影响的试验简报

    张国培;隋方功;刘勤红;赵镭;

    对芋头施钾肥的增产及改良品质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一定氮素水平下,钾肥可促进芋的生长,并增强叶的抗衰老能力,对芋头产量及氨基酸与淀粉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凋控作用。在同样氮素水平下,亩施7.5kg和15kgK_2O的处理比无钾处理分别增产16.1%和26.7%,亩纯收入增加75.9元和123元。在亩施氮素7.5kg、钾素15kg的条件下,球茎中的氨基酸及淀粉的含量比不施钾肥的分别提高1.33%和3.35%。

    1991年02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产田小麦钾肥效应试验简报

    孙鹏;边峰;隋方功;丛惠芳;

    对高产田小麦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高产麦田,土壤速效钾100ppm-K左右,施用钾肥的效果很显著,表现为小麦分蘖早、蘖壮,单株分蘖及次生根多;年后返青、拔节早,成熟前单株绿叶多;茎秆壁厚度增加,基二节横向破裂耐压力明显提高,较对照增加1.10N;成穗率高,穗粒数增加1.4粒/穗,千粒重增加3.1g,增产28.4%。试验条件下,氯化钾的最佳用量为每亩20kg,N∶P_2O_5∶K_2O≈3∶1∶1.6。

    1991年02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花生大孢子发生过程的观察

    王福青;

    花生大孢子母细胞位于胚珠顶端2~3层细胞下,是由造孢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4个大孢子。二分体和四分体孢子在赤道板处形成隔膜,以孢壁为壁。四分体孢子以合点端的一个体积大,其它胞质的分布面比其它3个显著大,从而继续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3个退化。

    1991年02期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沙棘酒优良酵母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应用

    王强;

    以辽宁省建平县沙棘为材料,对沙棘酿酒酵母菌种进行筛选与试用。从沙棘野生酵母中分离筛选出8792号酵母菌株,在pH2.8~3.0仍能进行发酵,还具有抗SO_2、耐酒精度高、发酵残糖低。用以发酵沙棘酒,在25~28℃条件下发酵速度最快,凝聚性强,制成的酒具有沙棘的典型风味。

    1991年02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柿、君迁子脱涩及加热复涩初步研究

    王庆国;刘一和;李丽华;

    对柿、君迁子脱涩及加热复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脱涩的柿子品质不同;乙醛、蛋白胨明显促进果实或果浆脱涩;钙离子增加了脱涩果的硬度,对去除涩味无影响;加热复涩与果实脱涩程度有关,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完全脱涩的柿果长时间加热(>95℃)不复涩,脱涩不完全(稍涩或微涩)的果实加热都复涩。

    1991年02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根外施N、P、K对苹果菌根生育的影响

    刘润进;高秋莲;孙东;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根外施N、P、K肥对苹果(Malus pumila)VA菌根(VAM)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N、P、K复合肥(0.5%尿素+0.5%KH_2PO_4)促进菌根发育的效应大于单纯施N(0.5%尿素)或K(0.5%KCl)肥。叶面施P肥(0.5%KH_2PO_4)不抑制苹果菌根发育。休眠期枝干喷N对苹果菌根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根外施肥对菌根发育的效应优于常规土壤施肥。

    1991年02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茌梨叶片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研究

    苗德全;李素美;刘欣;霍常芬;郑成果;

    茌梨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存在着“午睡”现象。叶片含糖量和比叶重日变化,CO_2补偿点和光下呼吸速率日变化均不同程度地与“午睡”现象有关。光照和温度影响CO_2补偿点、光下呼吸速率。空气相对湿度左右气孔开度,制约光合速率高低。人工供水可调控空气湿度,形成有利于茌梨叶片光合作用的综合环境因子,而光合速率高,“午睡”现象弱。

    1991年02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风仙等药用植物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试验

    刘聪莉;赵科;

    9种药用植物对玉米丝轴黑粉病原菌抑制、杀灭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风仙等4种药用植物药效显著。幼苗期室内观察,应用风仙,可使感病自交系埃及205和黄早4受病原菌侵入的幼芽鞘上活细胞数分别由对照的8.6%及12.4%提高到78.4%及62.7%。田间试验的发病率,分别由对照的22.9%及27.1%减少到4.1%及6.25%。

    1991年02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青岛百合生药学特性的研究

    侯贵传;徐立;陈惠云;郭世宁;李扬汉;

    青岛百合药材比目前使用的百合商品药材鳞片小,颜色稍深。其粉末的显微特征中,淀粉粒最为普遍,并常见梯纹增厚的导管碎片和薄壁组织碎片,表皮细胞碎片少见。硅胶G薄层层析显示,青岛百合水提取液与商品百合水提取液的荧光斑点数量近于相等,并且对应斑点处的亮度,青岛百合的较强。青岛百合鳞茎富含淀粉,并从样品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7种氨基酸为人体必需的。

    1991年02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育成期水貂饲喂配合饲料试验报告

    苏振渝;林英庭;杜向红;于秀芹;姚培勇;

    用总能在20kJ/kg、前期粗蛋白34%~40%、后期32%~38%;前期粗脂肪18%、后期16%;粗纤维2%~4%,粗灰粉6%~10%、钙1.5%~2.4%、磷1.0%~1.6%的配合饲料经160天饲喂育成期水貂,对水貂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均无不良影响,效果与常规饲料无差异;毛皮质量较优,综合效益显著。每只水貂多收入6.84~8.14元。

    1991年02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羽毛粉加工工艺的改进及肉鸡饲喂试验简报

    姜瑞敏;王宝维;袁月莲;高庆霄;王作忠;

    用HCl和H_3PO_4混酸水解羽毛,沸水浴加热5小时后,再用CaO和NaOH混碱中和至pH5.5~6.5,水解物用麸皮吸附干燥,粉碎加工,制成水解羽毛粉产品;此方法比用等量的单一盐酸水解,NaOH中和缩短时间三分之一,钙、磷含量各增加1%,氯离子浓度降低三分之一,扩大了水解羽毛粉的安全用量。用1%的水解羽毛粉产品替代秘鲁进口鱼粉(cp=60%),比对照组增重6.95%,只均盈利0.4元,提高成活率3%,但3%和5%较高的替代水平均造成增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死亡率增加。

    1991年02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薯中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李坚;滕葳;柳琪;杨铮;王建军;

    利用丙酮提取并直接比色测定甘薯中胡萝卜素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好。最大CV值为3.12%,平均回收率为97.0±3.5%。测定20个不同品种的甘薯样品,所得结果与纸层析法所测结果一致。

    1991年02期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茌梨酚类物质代谢调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的试验研究获进展

    鞠志国;

    <正> 莱阳茌梨在历史上曾以皮薄、质脆蜚声海内外,但近年来诸多原因特别是管理粗放、采收过早使茌梨石细胞增多,果皮变厚,果点变大且木栓化严重,极大地降低了茌梨的外观、食用乃至商品价值,我院基础部与园艺系有关人员承担的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茌梨酚类物质代谢调控及其对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利用幼果套袋技术,从药物处理和病原隔离的角度,杜绝了果实黑星病的发生,从调节光对果实的照射和酶活性的诱导入

    1991年02期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