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铭伦;何钟佩;李丕明;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系统测定了花生荚果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乙烯、CTK和AB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花生荚果发育的全过程中均有乙烯释放,并出现2次释放高峰。花生荚果膨大前期,种子中具有较高的CTK和ABA含量。荚果膨大18~51天,种子胚中CTK含量逐渐降低,而ABA含量逐渐提高。胚芽、胚轴和胚根中的CTK和ABA含量明显高于子叶。
1992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姚宜轩;许方;
5种梨属植物叶片的一般解剖构造基本相似,但不同的种和品种之间存有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表皮细胞的大小、角质膜的厚度、气孔器的大小和密度有差异;2)叶肉的厚度、叶肉细胞的大小、密度和细胞内叶绿体的数量不同;3)叶脉维管束的大小和分布量等也有一定的差异。
1992年01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初庆刚;张长胜;江先甫;
利用种数分布表和种数分布图对芨芨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芨芨草属的地理起源和演化问题。认为芨芨草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东缘,即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南部、西部和青海省东部。该中心位于古地中海区亚洲中部亚区西藏省青海亚省东部与亚洲东部亚区交接的地方。结合芨芨草属外部形态性状和解剖性状,该中心含有最多的特有种和许多古老性状,认为该中心可能是芨芨草属植物的起源中心。同时,该中心还含有许多具有进化性状的种,认为该中心又是芨芨草属植物的多样性中心。因此,芨芨草属植物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与现代分布中心是相重合的。
1992年0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江先甫;初庆刚;张长胜;
从果树进化的观点看,梨届植物大致可分为杜梨组和真梨组,前者原始后者进化。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地理隔离,梨属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东方梨和西方梨两大类。东方梨分布于亚洲,多数在中国;西洋梨主要在欧洲,中国引入1种。东方梨类中国有13种,豆梨为原始类型,其次是杜梨和褐梨,再次为川梨和滇梨。木梨、麻梨和河北梨为中间类型。沙梨、白梨和秋子梨是高级类型。杏叶梨是同源三倍体植物,可能是木梨的近缘种,经演化形成的次生种,新疆梨的性状界于东方梨与西洋梨之间,可能是白梨与西洋梨天然杂交后形成的次生种。
1992年01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张国树;
<正> 近几年,随着分析手段的进一步完善,人们更多地从分子生物学的观点来探讨果实成熟的机理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控制果实的成熟。本文综述相关领域几个问题的研究概况。 1 成熟突变体和突变基因对番茄(Lycopesicon esculentum Mill)果实成熟的研究已明确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番茄成熟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对果实的成熟是有害的,而对母体植物的发育则无影响。其中一些突变只影响果实颜色的形成,而有另外一些则对果实成熟的不少指标都有影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少是借助于这些突变体而进行的(2,6,10,12,13,14,16,19,20,25)。
1992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曲咏梅;
以86.6ppmGA_3与不同浓度的K_n、NAA单独或混合处理花生不亲和性杂交组合梧油1号×A.sp(9618)杂交授粉后的子房基部或果针基部,研究它们对于该不亲和性杂交组合的果针、荚果形成以及胚珠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以86.6ppmGA_3处理并不提高其受精率,只是诱导了未受精子房的房柄伸长而提高了现针率。用不同浓度的K_n、NAA单独或混合处理授粉后10或15天的果针基部,并不提高荚果率,但可以促进胚珠的发育,提高胚珠大于3mm的荚果率。其中以授粉后第10天用50ppmNAA和10~(-6)Mk_n等量混合处理的效果最佳,授粉后第15天单独用10_(-6)MK_n处理的效果次之。
1992年01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慕美财;单玉珊;韩守良;
以2个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为基础,实行分段设计,以越冬茎数为中试因子,将2个设计有机结合,建立起八因素对高产小麦产量综合影响的二次回归组合数学模型,从而使以较少的处理对较多的因素进行研究成为可能。在数学模型的应用上除对各试验因子的单因素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外,尚可进行综合决策和分段决策,即根据不同播期和不同苗情进行播种措施决策和因苗管理决策。通过决策指出,随播期推迟基本苗应逐渐增加,底氮与底钾用量应逐渐减少,底磷用量相应增加;随冬前茎数的增加,追肥期应推迟,追氮量相应增加。
1992年01期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逄焕成;隋方功;蒋家慧;
通过室内模拟及盆栽方法研究了高分子吸水剂的吸水保水性能及其在几种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高分子吸水剂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能,并具有较长的保水期。应用于玉米、甘薯可有效地促进苗期生长。在基础土壤含水量7.7%~9.7%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但在基础土壤含水量较低(2.7%~2.9%和4.3%~4.5%)时,其作用不明显。
1992年01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潘波;
田间条件下对大麦在不同生育时间和不同光照、湿度、温度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时呈单峰曲线,有时呈双峰曲线。光合速率午间下降是由于午间空气温度过高及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引起的。
1992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焉翠蔚;侯子艾;
对微量元素拌种对冬小麦营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锌、钼、铜均能增加小麦植株相应元素的含量,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及叶鞘糖分含量,改善植株养分状况;促进出苗、分蘖及根系发育,提高单株生产力,从而增加了每亩成穗数及每穗粒数,使最终产量得到了提高。不同微量元素比较,试验土壤条件下,以锌、锰拌种效果更好。
1992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月福;周浩文;位东斌;
对麦田施用不同基肥的效应进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中产麦田,单施氮磷化肥做基肥,当年增产效果较好。施用有机肥和有机肥加氮磷化肥配合做基肥,即有利于培肥地力,又利于当季增产。秸秆还田加氮磷化肥配合做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增产效果较差。
1992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元良;田桂英;郑建强;
对芦笋上的14点负泥虫的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害虫在烟台芦笋产区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芦笋根际地下枯茎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出蛰,5~10月为其生殖繁衍和为害时期,11月中下旬开始寻找场所越冬。据此提出,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抓住越冬成虫出蛰繁衍初期防治,严防扩散,并压低虫源基数,进而控制为害。
1992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炳岭;秦光;张忠俊;王德旭;王圣年;
<正> 花生蓟马(以花生端带蓟马Taeniothrips distalis Karny为主)是花生的重要害虫之一,近些年在山东省莱西市发生日趋严重,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防治这种害虫主要是化学防治。为了探明其种群的空间结构和采取适宜的取样调查方法,作者测定了其在花生田的空间分布型。 1 试验方法于6月花生蓟马发生初盛期选择有代表性的花生地4块,各连片取1000墩花生,逐株调查花生蓟马的数量。再按照下列方法测定其所属的空间分布型。
1992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锋;黄炳亮;
<正>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CIA)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的传染病。本病是由日本学者Yuasa(1979)首次报道。其后,德国、英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也报道了此病发生。业已证实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可经卵垂直传递,主要侵袭2周龄以下的雏鸡,是继IBD后的又一重要的鸡的免疫抑制病。据许多国家关于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表明,CIA呈世界范围内流行,已成为危害或潜在威胁养鸡业和SPF鸡群的一种新的重要传染病。
1992年01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庆忠;王大珂;李雷;刘延泉;孙振军;
经调查,青州仰天寺及周围地区分布鸟类85种及亚种。文中按自然条件将该区分为3个不同景观,对各景观内鸟类的分布和数量作了论述。
1992年01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连勤;林英庭;张积胜;柳景俊;孙凤科;
选用1日龄AA肉用仔鸡,在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稀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60日龄添加0.01%稀土增重较对照组提高5.7%,肉用仔鸡耗料比降低8.4%,每生产一只肉鸡降低成本0.247元,差异显著。饲料中添加0.01%和0.03%稀土,肉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添加稀土对肉仔鸡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
1992年01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克敏;
根据液性塑料夹具的实际结构进行了假设,并做了受力分析及径向变形量的计算。当夹紧工件时,相当对夹具产生了一个等量压缩载荷,可近似的看作是线性载荷。按照薄壁压力容器的原理,简化了公式的证明。
1992年01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