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核互作型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的研究

    曲咏梅,程绍义,王福青

    利用回交替换法将小白菜不育细胞质转育到大白菜中,育成了100%质核互作型多基因雄性不育系169A。该不育系蜜腺发育及蜜的分泌能力正常,植株无退绿黄化现象,高抗病毒病(TuMV)、霜霉病(P·P),并且生长健壮,配合力高。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预处理过程中大麦花药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李文泽,胡含

    以大麦花粉胚胎发生高频和低频品系Igri和Harrington为材料,采用SDS-PAGE法研究了低温预处理和甘露醇预处理过程中花药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发现:Igri花药经过低温预处理后能产生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不同天数之间无差异。而在第14d处产生2种特异的蛋白质。Harrington经过低温预处理后只能引起花药蛋白质含量下降,没有产生特异蛋白质。2种基因型材料经过甘露醇预处理后均能引起花药蛋白质快速降解。但是Harrington从预处理一开始即产生一种特异蛋白质,一直保持到第7d,含量变化不大;而Igri经过甘露醇预处理以后,没有产生任何特异蛋白质。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鲁麦14广适性及增产潜力分析

    王玉心,姜鸿明,牟春生,姜红,王江春

    利用多年多点试验资料,通过多种统计方法,对小麦新品种鲁麦14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属高产稳产型品种,产量指数主要分布在5250~8250kg·hm-2范围内,在参试的各种环境中其产量均高于群体平均产量,并且综合抗逆力强,越冬率100%,高抗三锈、白粉病,抗旱性为2级。该品种籽粒灌浆速度快,平均灌浆速度为1.4066mg·d-1·粒-1。广泛适应于黄淮麦区不同地力水平下种植。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田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初报

    杨奉才,毛学明,邱玉琴,郑建强

    连续3年对粮区、粮油区不同生态类型田的害虫、天敌系统调查和群落生态特征的研究表明:在粮区采取二、四畦和双一畦小麦套玉米;粮油区采取大沟麦套花生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天敌的繁衍和生态控制农田害虫。辅于抗蚜威、除虫脲等灭害保益药剂进行调控,可改善农田益害比例,有效地控制害虫为害。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提高山楂制品营养质量工艺技术的研究

    周德庆,仇宏伟,于秀敏,王成荣

    山楂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尤Ve很易被破坏损失。本研究表明在山楂干制、山楂果茶、浓缩山楂汁等加工过程中采用浸硫、真空干燥、人工干燥、热烫、高温浸提、快速冷却、脱气以及添加胡萝卜等工艺技术能显著地提高制品的Vc和黄酮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保存率,热烫最适温度90~100℃,时间5min,生产中宜推广应用。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高山楂制品营养质量工艺技术的研究

    周德庆,仇宏伟,于秀敏,王成荣

    山楂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尤Ve很易被破坏损失。本研究表明在山楂干制、山楂果茶、浓缩山楂汁等加工过程中采用浸硫、真空干燥、人工干燥、热烫、高温浸提、快速冷却、脱气以及添加胡萝卜等工艺技术能显著地提高制品的Vc和黄酮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保存率,热烫最适温度90~100℃,时间5min,生产中宜推广应用。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麦14广适性及增产潜力分析

    王玉心,姜鸿明,牟春生,姜红,王江春

    利用多年多点试验资料,通过多种统计方法,对小麦新品种鲁麦14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属高产稳产型品种,产量指数主要分布在5250~8250kg·hm-2范围内,在参试的各种环境中其产量均高于群体平均产量,并且综合抗逆力强,越冬率100%,高抗三锈、白粉病,抗旱性为2级。该品种籽粒灌浆速度快,平均灌浆速度为1.4066mg·d-1·粒-1。广泛适应于黄淮麦区不同地力水平下种植。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采收长度对黄秋葵荚果品质的影响

    李敏,刘仁,王宝玲,郑常英

    以黄秋葵五福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长度的荚果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幼小的荚果中干物质、可溶性糖、水醇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各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均较高,而粗纤维的含量随荚果的增长而增加。采收标准可确定为荚果长7~8cm。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玉米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孙世孟,宋再华,何忠诚,车书杰,衣先众

    玉米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孙世孟,宋再华,何忠诚,车书杰,衣先众(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山东莱阳265200)(栖霞县农业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工程在改良重要粮食作物上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4]。组织培养作为植物基因...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定植与保温时间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姜卓俊,蒋家慧,姜爱晓

    研究了不同定植时期和不同保温时间对早熟草莓栽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东或北方相近地区范围内,以9月15日至9月20日为适宜的定植期,10月中旬为适宜的保温时间。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鸡脾特异性转移因子制备及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建文,牟其芸,张臻,王江青

    用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的已孢子化卵囊对70日龄罗曼鸡进行涓滴免疫,20日后取脾,用透折法制备特异性转移因子(STF);经检验:STF蛋白区应阴性,OD260/OD280比值1.78,RNA含量265μg/ml,DNA含量90μg/ml,Vc含量1.35μg/ml,原液含17种氨基酸;与对照组相比,口服STF对鸡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多工位冷镦机生产过程在线监控的状态变量

    侯明亮,崔淑萍,张进国,孙可梅

    本文建立了多工位冷镦机生产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分析多工位冷镦机生产过程中的冷镦力与产品质量、模具状态之间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求取各工位之间的耦合系数。从而论证:用力作为多工位冷镦机生产过程在线监控的状态变量是合理的、可行的。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有关生理学特性研究

    苘辉民,殷锡圣,战淑敏,刘新,张国树

    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不少于130~140mm,土壤厚度1m以上的无水浇条件地区,利用旱作栽培技术—增施磷、钾和锌肥,使小麦株型紧凑,旗叶节以上绿色器官的光合能力及相应的其它生理学特性增强,则获得4800kg/hm2以上的籽粒产量是可行的。旱作栽培小麦植株各器官(地上)对籽粒的贡献达83.73%,对照为75.3%;旱作栽培小麦植株旗叶节以上器官对籽粒的贡献可达62.03%,对照为56%。另外,旱作栽培小麦旗叶及旗叶节以上器官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这对提高旱作栽培小麦植株的光合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春大麦的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生产

    潘波,王宝玲,于常春,刘鹏起,梁永平

    田间系统观测表明,春大麦不同叶位叶片的最高光合速率、平均光合速率、光合持续时间和叶面积大小均有差别,基部叶片的较低。单株总叶面积和单株总光合速率在生育期间均呈单峰曲线,挑旗-抽穗期最高。单株平均光合速率在生育期间变化相对平稳,挑旗--抽穗期相对高些。单株总光合速率、单株日增重与单株叶面积关系较大。单株干重与单株总光合速率相关性较大。产量与经济系数有很大关系。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采收长度对黄秋葵荚果品质的影响

    李敏,刘仁,王宝玲,郑常英

    以黄秋葵五福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长度的荚果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幼小的荚果中干物质、可溶性糖、水醇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各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均较高,而粗纤维的含量随荚果的增长而增加。采收标准可确定为荚果长7~8cm。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玉米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孙世孟,宋再华,何忠诚,车书杰,衣先众

    玉米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孙世孟,宋再华,何忠诚,车书杰,衣先众(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山东莱阳265200)(栖霞县农业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工程在改良重要粮食作物上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4]。组织培养作为植物基因...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定植与保温时间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姜卓俊,蒋家慧,姜爱晓

    研究了不同定植时期和不同保温时间对早熟草莓栽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东或北方相近地区范围内,以9月15日至9月20日为适宜的定植期,10月中旬为适宜的保温时间。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超微量元素添加剂在产蛋种鸡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的研究

    傅传谟,朱莲勤,宋春阳,王世成,宋世志

    在产蛋种鸡的饲粮中,分别添加250mg/kg、500mg/kg、750mg/kg和1000mg/kg超微量元素添加剂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以添加500mg/kg的综合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产蛋率提高2.94%,料蛋比降低5.43%,入孵应孵化率提高4.13%,种鸡生产雏鸡的能力提高7.33%,经济效益提高9.11%,而且种鸡无不良生理反应。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脾特异性转移因子制备及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建文,牟其芸,张臻,王江青

    用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的已孢子化卵囊对70日龄罗曼鸡进行涓滴免疫,20日后取脾,用透折法制备特异性转移因子(STF);经检验:STF蛋白区应阴性,OD260/OD280比值1.78,RNA含量265μg/ml,DNA含量90μg/ml,Vc含量1.35μg/ml,原液含17种氨基酸;与对照组相比,口服STF对鸡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多工位冷镦机生产过程在线监控的状态变量

    侯明亮,崔淑萍,张进国,孙可梅

    本文建立了多工位冷镦机生产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分析多工位冷镦机生产过程中的冷镦力与产品质量、模具状态之间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求取各工位之间的耦合系数。从而论证:用力作为多工位冷镦机生产过程在线监控的状态变量是合理的、可行的。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质核互作型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的研究

    曲咏梅,程绍义,王福青

    利用回交替换法将小白菜不育细胞质转育到大白菜中,育成了100%质核互作型多基因雄性不育系169A。该不育系蜜腺发育及蜜的分泌能力正常,植株无退绿黄化现象,高抗病毒病(TuMV)、霜霉病(P·P),并且生长健壮,配合力高。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预处理过程中大麦花药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李文泽,胡含

    以大麦花粉胚胎发生高频和低频品系Igri和Harrington为材料,采用SDS-PAGE法研究了低温预处理和甘露醇预处理过程中花药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发现:Igri花药经过低温预处理后能产生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不同天数之间无差异。而在第14d处产生2种特异的蛋白质。Harrington经过低温预处理后只能引起花药蛋白质含量下降,没有产生特异蛋白质。2种基因型材料经过甘露醇预处理后均能引起花药蛋白质快速降解。但是Harrington从预处理一开始即产生一种特异蛋白质,一直保持到第7d,含量变化不大;而Igri经过甘露醇预处理以后,没有产生任何特异蛋白质。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大麦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

    李秀贞,潘波,蒋家慧,吕善勇,徐坤

    利用60Co-γ快中子(h)和激光(L)对啤用二棱大;麦进行了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射线均有降低株高、缩短生育期、增加千粒重和有效分蘖、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抗病性等辐射效应。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蝴蝶兰实生苗原球茎诱导研究

    张秀清,王志武,王春英,刘玉敬

    利用两个蝴蝶兰(Phalaenopeissp.)品种的实生苗根尖、茎尖、生长点外围组织以及幼叶为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状球体(Protocorn-likebody,简称原球茎)。各供试外植体的诱导均获成功,最适于叶片原球茎产生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适于根尖,茎央及其外围组织诱导的激素浓度为6-BAO.5(mg/L)。未切割的幼叶获得了90%的高诱导率。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大岩桐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祝清俊,周钟信,张宗江,刘艳军,江倩云

    大岩桐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祝清俊,周钟信,张宗江,刘艳军(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所,济南250100)(天津农学院)江倩云(南京农业大学)大岩桐,又名新宁治花、落雪泥,是苦苣苔属多年生块茎植物,是重要的案头观叶观花小型花卉。大岩桐在我国需温室人工授粉采种,...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32KDa蛋白表达和调控的研究

    李风玲,刘新,王明香

    用三种浓度的氯霉素(CAP)处理蚕豆(Vioiafaba)幼苗,测定了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32KDa蛋白的含量和合成量。用Northern杂交测定了32KDa蛋白的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用CAP处理后叶绿体32KDa的量低于对照水平,且随着CA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32KDamRNA的含量也低于对照值,但随CAP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这现象说明,表达产物在转录水平上有反馈调节存在。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胶东半岛花生贮藏期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王振忠,贾继章,王寿民,兰孝国,周明

    调查了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和青岛地区14个县市花生仓库害虫种类和数量,根据其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及数量分类、群落优势种相似性指数,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类型区。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麦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

    李秀贞,潘波,蒋家慧,吕善勇,徐坤

    利用60Co-γ快中子(h)和激光(L)对啤用二棱大;麦进行了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射线均有降低株高、缩短生育期、增加千粒重和有效分蘖、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抗病性等辐射效应。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蝴蝶兰实生苗原球茎诱导研究

    张秀清,王志武,王春英,刘玉敬

    利用两个蝴蝶兰(Phalaenopeissp.)品种的实生苗根尖、茎尖、生长点外围组织以及幼叶为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状球体(Protocorn-likebody,简称原球茎)。各供试外植体的诱导均获成功,最适于叶片原球茎产生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适于根尖,茎央及其外围组织诱导的激素浓度为6-BAO.5(mg/L)。未切割的幼叶获得了90%的高诱导率。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大岩桐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祝清俊,周钟信,张宗江,刘艳军,江倩云

    大岩桐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祝清俊,周钟信,张宗江,刘艳军(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所,济南250100)(天津农学院)江倩云(南京农业大学)大岩桐,又名新宁治花、落雪泥,是苦苣苔属多年生块茎植物,是重要的案头观叶观花小型花卉。大岩桐在我国需温室人工授粉采种,...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32KDa蛋白表达和调控的研究

    李风玲,刘新,王明香

    用三种浓度的氯霉素(CAP)处理蚕豆(Vioiafaba)幼苗,测定了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32KDa蛋白的含量和合成量。用Northern杂交测定了32KDa蛋白的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用CAP处理后叶绿体32KDa的量低于对照水平,且随着CA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32KDamRNA的含量也低于对照值,但随CAP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这现象说明,表达产物在转录水平上有反馈调节存在。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胶东半岛花生贮藏期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王振忠,贾继章,王寿民,兰孝国,周明

    调查了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和青岛地区14个县市花生仓库害虫种类和数量,根据其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及数量分类、群落优势种相似性指数,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类型区。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田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初报

    杨奉才,毛学明,邱玉琴,郑建强

    连续3年对粮区、粮油区不同生态类型田的害虫、天敌系统调查和群落生态特征的研究表明:在粮区采取二、四畦和双一畦小麦套玉米;粮油区采取大沟麦套花生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天敌的繁衍和生态控制农田害虫。辅于抗蚜威、除虫脲等灭害保益药剂进行调控,可改善农田益害比例,有效地控制害虫为害。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有关生理学特性研究

    苘辉民,殷锡圣,战淑敏,刘新,张国树

    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不少于130~140mm,土壤厚度1m以上的无水浇条件地区,利用旱作栽培技术—增施磷、钾和锌肥,使小麦株型紧凑,旗叶节以上绿色器官的光合能力及相应的其它生理学特性增强,则获得4800kg/hm2以上的籽粒产量是可行的。旱作栽培小麦植株各器官(地上)对籽粒的贡献达83.73%,对照为75.3%;旱作栽培小麦植株旗叶节以上器官对籽粒的贡献可达62.03%,对照为56%。另外,旱作栽培小麦旗叶及旗叶节以上器官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这对提高旱作栽培小麦植株的光合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春大麦的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生产

    潘波,王宝玲,于常春,刘鹏起,梁永平

    田间系统观测表明,春大麦不同叶位叶片的最高光合速率、平均光合速率、光合持续时间和叶面积大小均有差别,基部叶片的较低。单株总叶面积和单株总光合速率在生育期间均呈单峰曲线,挑旗-抽穗期最高。单株平均光合速率在生育期间变化相对平稳,挑旗--抽穗期相对高些。单株总光合速率、单株日增重与单株叶面积关系较大。单株干重与单株总光合速率相关性较大。产量与经济系数有很大关系。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超微量元素添加剂在产蛋种鸡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的研究

    傅传谟,朱莲勤,宋春阳,王世成,宋世志

    在产蛋种鸡的饲粮中,分别添加250mg/kg、500mg/kg、750mg/kg和1000mg/kg超微量元素添加剂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以添加500mg/kg的综合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产蛋率提高2.94%,料蛋比降低5.43%,入孵应孵化率提高4.13%,种鸡生产雏鸡的能力提高7.33%,经济效益提高9.11%,而且种鸡无不良生理反应。

    199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