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润进,李敏
于 1 995~ 2 0 0 0年在西瓜、黄瓜、芋头、菜豆、花生、甘薯和玉米上进行了丛枝菌根 (AM )菌剂生物肥料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AM菌剂能促进作物生长 ,单产比对照增加 0~ 66% ,增产总有效率为95.5% ;而获得经济效益总有效率仅为 68.2 % ;其中 ,西瓜、黄瓜、芋头和菜豆增产和获得经济效益总有效率均为 1 0 0 % ,投入产出比分别为 1∶4 .8~ 6.7,1∶4 .4 ,1∶5~ 6.1和 1∶2 .8~ 3.4。轮作 3年后的重茬土壤中定植西瓜菌根苗的产量是对照的 2 .7倍。该生物肥料虽然增加了花生和玉米的产量 ,但其净增效益为负值。GS菌剂增加了甘薯产量 ,而投入产出比仅为 1∶2 .3;GV9号菌剂处理没有增加甘薯产量。表明AM菌剂对作物的有效性存在差异。结论认为 ,对园艺作物施用有效的AM菌剂生物肥料可提高其经济效益 ,同时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001年02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辛淑亮
查阅了《中国农业年鉴》1 978~ 1 997年苹果、柑桔、梨、香蕉、葡萄、柿子和红枣的产量。用统计图表阐明了我国主要果品产量的发展趋势 ,可供农业结构调整作参考
2001年02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兆晔,于经川,姜鸿明,刘维正,赵倩,丁晓义
选用叶片形态差异悬殊的 1 0个小麦品种 (系 ) ,研究了上三叶倾角的遗传参数及与其它性状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 :小麦旗叶倾角的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较高 ,选择效果较好 ;旗叶基角与倒二叶、倒三叶基角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倒二叶披垂度与倒三叶披垂度也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 ,讨论了高产品种应具备的叶片形态。
2001年02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恒鸥,姜鸿明,赵倩,丁晓义
对优质冬小麦品种烟优 361在旱地条件下的抗旱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烟优 361生育后期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 ,叶绿素分解缓慢 ,细胞膜结构相对稳定 ,抗旱性强。达到了丰产性、抗旱性与优质的协调统一。
2001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明英,许淑桂,刘倩,王直朋,王洪章
研究了野生蕨菜人工栽培的部分技术问题。通过试验 ,筛选出了比较适宜蕨菜栽培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地域—河滩疏林地 ;初步解决了孢子育苗的技术问题 ,找出了适宜蕨菜生长的最佳温、湿度、光强度及pH值等。试验结果证明 ,运用孢子育苗进行人工栽培蕨菜是切实可行的
2001年02期 98-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维江,张冬梅,唐薇,董合忠
通过对我国现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的分类、分析和研究 ,明确了其抗虫特性、生育规律及农艺性状 ,并讨论了Bt基因的导入对棉花生理特征和形态特性的影响。文中最后结合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从生理、育种、耕作、栽培等方面对抗虫棉的研究、应用及存在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讨论。
2001年02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隋方功,王运华
通过植物碳素营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研究植物体内碳素营养动态对提高植物生产性的重要性。指出稳定性同位素13C示踪技术是进行植物碳素营养研究十分有效的先进手段。综述了植物碳素营养基础研究中碳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2001年02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陈举林,马冲,邹仁峰,苏波,刘桂玲,王玉新
山东省玉米育种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其种质基础相对狭窄。对山东省育成的主要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及主要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 ,其主要种质类群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种质类群 ,改良Reid和塘四平头杂优群起主导作用。杂种优势模式以改良Reid×塘四平头为主 ,塘四平头×其它种质、改良Reid×其它种质、塘四平头×Lancaster、改良Reid×旅大红骨等为辅。应加强种质改良和扩增 ,丰富遗传基础 ,探索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2001年02期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邱化蛟,许秀美,冷寿慈,朱瑞华
综述了植物在磷胁迫情况下发生的各种适应低磷环境的生物学变化 ,并简介了选择磷素利用效率高的植物品种的几种方法
2001年02期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英,李瑞卿,王东昌,刘敏
重点讨论了AM真菌生理代谢基础、培养基、植物促生根细菌 (PGPR)和纯培养条件下环境因子对AM真菌的影响。认为目前人们对AM真菌的生理、生化代谢 ,尤其是遗传学方面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加大基础研究力度 ,才能加快该类真菌培养特性研究步伐 ,解决其纯培养问题
2001年02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曲耀训,高孝华,牟少敏,李风云,赵洪斌,王霞
本文研究了豆田天敌昆虫的生态位。春豆田 :生态位宽度指数以食蚜蝇类最高 ( 0 .84 1 9) ;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寄生蜂类对食蚜蝇类最高 ( 0 .1 0 1 7)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食蚜蝇类对寄生蜂类最高( 0 .81 2 7)。夏豆田 :生态位宽度指数以草蛉类最高 ( 0 .691 9) ;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寄生蜂类对草蛉类最高 ( 0 .1 1 4 6)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食虫蝽类对瓢虫类最高 ( 0 .7838)。应用生态位概念分析了各类群的发生数量特征。
2001年02期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云娟,林艺庆,刘成毅,杨振玲,王典章,邱名榜
本研究结果 :①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共有寄主植物 2 4科 87种 ,其中混合发生为害寄主植物有 1 1科 4 9种 ;②温度是制约其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 ,冬暖大棚是其冬季及早春继续发生为害的重要场所 ,并成为露地发生的主要虫源 ;③在发生区内 ,主要通过自然传播扩散 ;④防治两种斑潜蝇应贯彻“预防保护”方针 ,狠抓冬暖大棚和主要寄主作物的早防治和连续防治 ,减少虫源 ,减轻为害损失
2001年02期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文武,孟爱芝,董炜博,陈培军,宋协松,卢俊玲
1998~ 1 999年研究指出 ,5月上旬花生播种之后 ,当田间阔叶杂草长到 3~ 4叶时 ,667m2 喷Cobra2 4 %EC 2 5~ 35ml的范围内 ,药后 1 0d对阔叶杂草的反枝苋、铁苋菜、马齿苋的株防除效果均为 1 0 0 % ;4 5d后 ,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为 96.7%~ 98.3% ;花生收获其增产幅度为 67.5%~ 85.5% ,除草效果及增产幅度明显。
2001年02期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翠娥,宋明龙,李培军,徐华,孙淑建
1998~ 1 999年对莱阳市农户贮粮害虫发生、为害的研究表明 :①贮粮害虫的重要种类是玉米象(SitophilvszeamaisMotschulsky)、麦蛾 (Sitot-rogacerealellaOlivier)、印度谷螟 (PlodiainrterpunctellaChubner)和紫斑粉螟 (PyralisfarinalisLinnaeus) 4种 ,其中麦类以麦蛾为主 (占 69.97% ) ,玉米、稻谷类以玉米象为主 (占 92 .879%、85.9% ) ,大豆以印度谷螟为主 ( 64.4 5% ) ,其次是紫斑粉螟 (占 35.59% ) ;②麦蛾在我市年发生 3代 ,发生时间为 6月 1 5~ 7月 1 6日 ,7月 1 5~ 8月 1 5日 ,8月 1 6日~ 1 0月下旬 ,以 3代老熟幼虫越冬 ,玉米象年发生 2代 ,发生时间为 6月 1 2日~ 7月 2 8日 ,7月 2 6日~ 9月上旬 ;③ 4种农药对比 ,磷化铝片为防治农户贮粮害虫的最佳用药
2001年02期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东昌,郭立忠,金静,刘甲玉
通过 3种农药对大钮扣菇抑制试验的结果表明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对大钮扣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最佳使用浓度分别为 0 .1 %、0 .0 35% ,在这种浓度下 ,既不影响平菇的生长 ,又可有效的防治大钮扣菇。平菇生长的最适 pH为 8~ 9,大钮菇为 6~ 8,由此也可通过调节 pH值对大钮扣菇进行生态防治 ,效果良好。
2001年02期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凌春,张乃琴,耿建芬
黄瓜细菌性萎蔫病是由黄瓜欧文氏菌 [Erwiniatracheiphila (Smith)Dye]引起的 ,此病在开花结瓜期容易发生 ,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施肥不合理有利于病害发生 ,50 0倍链四环霉素对此病防治效果较好。
2001年02期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吕海涛,孙美娟,丁采真
报道了一条新的紫外吸收剂UV -9( 2 -羟基 -4 -甲氧基二苯甲酮 )的合成路线 ,即间苯二酚与硫酸二甲酯反应 ,反应产物再与苯甲酰氯反应 ,最后再用氢碘酸脱去一个甲基 ,合成产率达到 2 6.6%。
2001年02期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贾志君,丁宝卫
利用实验测得的激发函数曲线 ,用核反应分析法 (NRA)分析了钛合金 (Ti)、钼 (Mo)、氘化钛(Ti2 Hx)、钛钼合金等样品表面层内15N的含量。描述了实验的装置、原理特别是分析的方法 ,该分析方法也适合于同类问题的测量工作 ,同时 ,测量结果也是非常有用的数据
2001年02期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岩,栾明川,胡晓蓓,闫培京
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以干后马铃薯全粉的感官品质和颗粒的变形为指标 ,对马铃薯全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范围内 ,对撞流干燥所得的产品品质比气流干燥、烘箱干燥、滚筒干燥的效果好。
2001年02期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任荣,盖玉龙,辛友人,蔡伟,辛立国
屋盖与找平层对于混凝土干缩和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其原因是由于设计安全储备小 ,强度不足及施工质量差。其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材料 ,使用钢筋 ,使用外加剂 ,提高施工质量 ,本文对其作了较详分析。
2001年02期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