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庆祝萊阳农学院建校50周年

    2001年04期 24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烈庆祝萊阳农学院建校50周年

    2001年04期 24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成优势 强化特色 努力开创我院科技工作新局面

    王金宝

    2001年04期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成优势 强化特色 努力开创我院科技工作新局面

    王金宝

    2001年04期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机栽培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植株生长的局限和生理活性的优势(英文)

    徐会连

    本研究就有机栽培和化肥栽培的玉米 ,西红柿和其它作物 ,在营养体生长 ,经济产量以及对水分胁迫和病害的反应方面进行了比较。另外 ,本文在生理学分析方面采用几种新颖的数学方法。研究结果证明 ,尽管苗期生长不尽如意 ,但有机肥料促进根系的营养体生长以及生理活性 ,从而能使大多数作物的中后期光合活性增强。对切断叶的光合作用降低曲线的分析证实有机栽培的作物在彻底断水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光合活性维持能力。这与以前报道的水分胁迫回避性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下结论说 ,与化肥栽培的作物相比 ,有机栽培的作物其生理活性高 ,环境胁迫抗性强 ,可食部位的营养质量高 ,但是苗期生长往往受可给态养分不足的限制

    2001年04期 248-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有机栽培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植株生长的局限和生理活性的优势(英文)

    徐会连

    本研究就有机栽培和化肥栽培的玉米 ,西红柿和其它作物 ,在营养体生长 ,经济产量以及对水分胁迫和病害的反应方面进行了比较。另外 ,本文在生理学分析方面采用几种新颖的数学方法。研究结果证明 ,尽管苗期生长不尽如意 ,但有机肥料促进根系的营养体生长以及生理活性 ,从而能使大多数作物的中后期光合活性增强。对切断叶的光合作用降低曲线的分析证实有机栽培的作物在彻底断水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光合活性维持能力。这与以前报道的水分胁迫回避性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下结论说 ,与化肥栽培的作物相比 ,有机栽培的作物其生理活性高 ,环境胁迫抗性强 ,可食部位的营养质量高 ,但是苗期生长往往受可给态养分不足的限制

    2001年04期 248-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性能的发现与探索

    李登海,毛丽华,姜伟娟,柳京国,李春明

    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 ,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 ,回顾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 ,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 ,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 ,创造出 1 644 4 .35kg/hm2 的夏玉米高产记录。总结出“紧凑型+杂种优势”的育种理论和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 ,推动了我国紧凑型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

    2001年04期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性能的发现与探索

    李登海,毛丽华,姜伟娟,柳京国,李春明

    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 ,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 ,回顾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 ,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 ,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 ,创造出 1 644 4 .35kg/hm2 的夏玉米高产记录。总结出“紧凑型+杂种优势”的育种理论和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 ,推动了我国紧凑型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

    2001年04期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小麦茎秆性状化学调控机理的研究

    刁家连,何钟佩

    用壮丰安 (ZFA)拌种和拌种加起身期喷施处理 ( 3ml/ 1 0kg种子 ;3ml/ 1 0kg种子加起身期喷施375ml/hm2 ) ,能有效地抑制基部 1~ 3节间伸长 ,适当增加穗下节间长度 ,增加各节间单位长度干重 ,调节茎秆内部代谢活动 ,提高茎秆的弹性和抗倒性 ,综合改善小麦茎秆性状 ,为充分挖掘茎秆在小麦高产中的作用潜力奠定基础

    2001年04期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小麦茎秆性状化学调控机理的研究

    刁家连,何钟佩

    用壮丰安 (ZFA)拌种和拌种加起身期喷施处理 ( 3ml/ 1 0kg种子 ;3ml/ 1 0kg种子加起身期喷施375ml/hm2 ) ,能有效地抑制基部 1~ 3节间伸长 ,适当增加穗下节间长度 ,增加各节间单位长度干重 ,调节茎秆内部代谢活动 ,提高茎秆的弹性和抗倒性 ,综合改善小麦茎秆性状 ,为充分挖掘茎秆在小麦高产中的作用潜力奠定基础

    2001年04期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植物诱导抗病性及其利用

    董合忠,李维江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指经诱导物处理后 ,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有害病原菌的抗性现象。植物诱导抗病性早在 2 0世纪初即被发现 ,现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农业研究领域。植物诱导抗病性被认为是植物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技术。本文对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特点、产生机理进行了评述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2001年04期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植物诱导抗病性及其利用

    董合忠,李维江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指经诱导物处理后 ,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有害病原菌的抗性现象。植物诱导抗病性早在 2 0世纪初即被发现 ,现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农业研究领域。植物诱导抗病性被认为是植物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技术。本文对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特点、产生机理进行了评述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2001年04期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选育模式的回顾和总结

    孙家柱,郭仁峻,张福胜,田立平,尹峻玉,薛民生

    通过小麦新品种京冬 8号的选育过程论证了“以大粒为特点、以穗重为优势同时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的中间型育种模式对指导本区育种的实用性和重要价值 ;在选择思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主要经验包括 :①京冬 8号的选育把灌浆速度快、千粒重高作为本区育种上进一步高产的突破口。即通过提高灌浆强度赢得了时间 ,克服了本区穗分化时间短、灌浆期短的限制 ,有利于缓解后期灾害的影响和协调早熟与高产的矛盾 ;②立足自己创造的亲本 ,科学地将不同的抗源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多种病害的广泛抗性 ;③在抗倒性、早熟性、抗寒性和品质等选择上目标明确而辨证 ,通过全面权衡各主要性状不仅实现了早熟性、抗寒性和品质过关而且通过改善茎秆质量使中高秆的京冬 8号具备了很好的抗倒性 ,这使我们对矮秆和抗倒的关系有了更为辨证的认识 ;④通过建立大规模的良种繁育基地 ,结束了小麦育种长期存在的重育轻繁的历史 ,有力地推动了本区小麦的良种化和纯种化进程 ,使京冬 8号很快成为本区的主栽品种 ,累计种植 4 70 0万亩 ,还开创了种子大量出口海外的先河

    2001年04期 274-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选育模式的回顾和总结

    孙家柱,郭仁峻,张福胜,田立平,尹峻玉,薛民生

    通过小麦新品种京冬 8号的选育过程论证了“以大粒为特点、以穗重为优势同时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的中间型育种模式对指导本区育种的实用性和重要价值 ;在选择思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主要经验包括 :①京冬 8号的选育把灌浆速度快、千粒重高作为本区育种上进一步高产的突破口。即通过提高灌浆强度赢得了时间 ,克服了本区穗分化时间短、灌浆期短的限制 ,有利于缓解后期灾害的影响和协调早熟与高产的矛盾 ;②立足自己创造的亲本 ,科学地将不同的抗源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多种病害的广泛抗性 ;③在抗倒性、早熟性、抗寒性和品质等选择上目标明确而辨证 ,通过全面权衡各主要性状不仅实现了早熟性、抗寒性和品质过关而且通过改善茎秆质量使中高秆的京冬 8号具备了很好的抗倒性 ,这使我们对矮秆和抗倒的关系有了更为辨证的认识 ;④通过建立大规模的良种繁育基地 ,结束了小麦育种长期存在的重育轻繁的历史 ,有力地推动了本区小麦的良种化和纯种化进程 ,使京冬 8号很快成为本区的主栽品种 ,累计种植 4 70 0万亩 ,还开创了种子大量出口海外的先河

    2001年04期 274-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棚蔬菜根围AM真菌多样性研究初报

    刘润进,李敏,王发园

    从 1 999~ 2 0 0 1连续 3年对不同连作年限保护地番茄、菜豆、黄瓜等蔬菜根围内丛枝菌根 (AM )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大棚蔬菜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数量较少 ,共分离出AM真菌 3属 :Glomus、Acaulospora和Gigaspora ,1 4种 ,主要有 :A .denticulata、G .clarum、A .mellea、A .elegans、G .versiforme、Gi.margatea等。其中Glomus和Acaulospora分布较为广泛 ,在所有土样中出现的频度和相对多度较高。A .denticulata和G .clarum为优势种 ,前者在所有种中的出现频率和相对多度最高 ,说明此种的适应性较强。番茄和菜豆根围AM真菌的孢子数和菌根侵染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大致呈下降趋势。连作年限相同时 ,番茄根围内孢子数高于菜豆处理 ,但侵染率却低于后者。分析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AM真菌的多样性的影响。认为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会抑制AM真菌的生长发育 ,进而影响到AM真菌的分布特点和多样性。

    2001年04期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大棚蔬菜根围AM真菌多样性研究初报

    刘润进,李敏,王发园

    从 1 999~ 2 0 0 1连续 3年对不同连作年限保护地番茄、菜豆、黄瓜等蔬菜根围内丛枝菌根 (AM )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大棚蔬菜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数量较少 ,共分离出AM真菌 3属 :Glomus、Acaulospora和Gigaspora ,1 4种 ,主要有 :A .denticulata、G .clarum、A .mellea、A .elegans、G .versiforme、Gi.margatea等。其中Glomus和Acaulospora分布较为广泛 ,在所有土样中出现的频度和相对多度较高。A .denticulata和G .clarum为优势种 ,前者在所有种中的出现频率和相对多度最高 ,说明此种的适应性较强。番茄和菜豆根围AM真菌的孢子数和菌根侵染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大致呈下降趋势。连作年限相同时 ,番茄根围内孢子数高于菜豆处理 ,但侵染率却低于后者。分析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AM真菌的多样性的影响。认为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会抑制AM真菌的生长发育 ,进而影响到AM真菌的分布特点和多样性。

    2001年04期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蔬菜育种现状及前景展望

    何启伟

    本文概述了我国蔬菜种质资源、蔬菜育种的研究现状 ,简要分析了蔬菜育种工作的主要特点、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我国 2 1世纪初蔬菜育种的目标、途径和良种产业化前景 ,提出了进口蔬菜种子国产化和我国名优蔬菜品种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2001年04期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我国蔬菜育种现状及前景展望

    何启伟

    本文概述了我国蔬菜种质资源、蔬菜育种的研究现状 ,简要分析了蔬菜育种工作的主要特点、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我国 2 1世纪初蔬菜育种的目标、途径和良种产业化前景 ,提出了进口蔬菜种子国产化和我国名优蔬菜品种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2001年04期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肉质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调控研究进展

    王永章,蒋家慧,李培环,徐茂龙

    综述了肉质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代谢运转规律和积累机制。指出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相关酶、调控机理、细胞学路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2001年04期 288-29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肉质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调控研究进展

    王永章,蒋家慧,李培环,徐茂龙

    综述了肉质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代谢运转规律和积累机制。指出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相关酶、调控机理、细胞学路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2001年04期 288-29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黑木耳菌株的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英文)

    闫培生,蒋家慧,罗信昌,周启

    利用rDNA -RFLP和RAPD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了鉴定和遗传从样性评估。结果表明 ,ITS的HaeⅢ和MspⅠ酶切电泳图谱可用于黑木耳种的快速鉴定 ,筛选的RAPD引物与标记可用于黑木耳菌株的快速鉴定 ;供试黑木耳菌株的DNA相似系数是已分析的食用菌中相似系数最低的种类 ,表明黑木耳菌株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001年04期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黑木耳菌株的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英文)

    闫培生,蒋家慧,罗信昌,周启

    利用rDNA -RFLP和RAPD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了鉴定和遗传从样性评估。结果表明 ,ITS的HaeⅢ和MspⅠ酶切电泳图谱可用于黑木耳种的快速鉴定 ,筛选的RAPD引物与标记可用于黑木耳菌株的快速鉴定 ;供试黑木耳菌株的DNA相似系数是已分析的食用菌中相似系数最低的种类 ,表明黑木耳菌株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001年04期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模拟农用杀菌剂银泰对5种植物病害的药效试验

    孟昭礼,袁忠林,罗兰,曲宝涵,姜学东,孟明

    银泰是以银杏中具有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的结构为先导化合物 ,采用人工模拟技术合成的一种农用杀菌剂 ,田间对 5种植物病害的药效试验证明 :对苹果腐烂病、苹果轮纹病、番茄灰霉病、玉米大斑病及小麦纹枯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且优于常用的杀菌剂

    2001年04期 30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模拟农用杀菌剂银泰对5种植物病害的药效试验

    孟昭礼,袁忠林,罗兰,曲宝涵,姜学东,孟明

    银泰是以银杏中具有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的结构为先导化合物 ,采用人工模拟技术合成的一种农用杀菌剂 ,田间对 5种植物病害的药效试验证明 :对苹果腐烂病、苹果轮纹病、番茄灰霉病、玉米大斑病及小麦纹枯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且优于常用的杀菌剂

    2001年04期 30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灰树花发酵液不同处理对多糖含量的影响

    宋爱荣,史美丽,吕海涛,郭立忠,王清吉

    本实验针对灰树花发酵液的不同处理 ,分别测定了各种处理液中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发现培养结束后 ,静置时间越长 ,多糖含量越少 ;提取液比发酵液中多糖含量高 ;原液比离心液中多糖含量高。

    2001年04期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灰树花发酵液不同处理对多糖含量的影响

    宋爱荣,史美丽,吕海涛,郭立忠,王清吉

    本实验针对灰树花发酵液的不同处理 ,分别测定了各种处理液中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发现培养结束后 ,静置时间越长 ,多糖含量越少 ;提取液比发酵液中多糖含量高 ;原液比离心液中多糖含量高。

    2001年04期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圆葱寡糖、海藻胶对肉鸡生长影响的研究

    王宝维,葛文华,史美丽,王述柏,朱新产,付亮剑

    本试验采用 1dAA肉仔鸡 1 2 5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2 5只。 1~ 4组为试验组 ,第 5组为对照组。 1~ 2组和 3~ 4组采用饮水法分别添加圆葱寡糖、海藻胶 ,各组的添加量均为 1 0mg/日·只。试验结果表明 :圆葱寡糖、海藻胶均可显著提高肉鸡的日增重 ,圆葱寡糖效果显著 (P <0 .0 5 ) ,海藻胶效果极显著 (P <0 .0 1 )。同时圆葱寡糖、海藻胶在减少肉鸡大肠粪便中NH3-N含量方面效果极显著 (P <0 .0 1 ) ,其中圆葱寡糖效果最好。

    2001年04期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圆葱寡糖、海藻胶对肉鸡生长影响的研究

    王宝维,葛文华,史美丽,王述柏,朱新产,付亮剑

    本试验采用 1dAA肉仔鸡 1 2 5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2 5只。 1~ 4组为试验组 ,第 5组为对照组。 1~ 2组和 3~ 4组采用饮水法分别添加圆葱寡糖、海藻胶 ,各组的添加量均为 1 0mg/日·只。试验结果表明 :圆葱寡糖、海藻胶均可显著提高肉鸡的日增重 ,圆葱寡糖效果显著 (P <0 .0 5 ) ,海藻胶效果极显著 (P <0 .0 1 )。同时圆葱寡糖、海藻胶在减少肉鸡大肠粪便中NH3-N含量方面效果极显著 (P <0 .0 1 ) ,其中圆葱寡糖效果最好。

    2001年04期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抗抑郁剂对大白鼠脑内激活剂刺激的5-HT1A与[35S]GTPγS结合的影响(英文)

    沈长朋,李华,Emanuel Meller

    电生理研究证明 ,焦虑与忧郁剂治疗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取决于影响特异性的解剖区域对 5 -HT1A受体敏感的适应性。此外 ,临床上用相应的抗焦虑 /抗忧郁药剂重复处理 ,在前脑的作用表现为增进 5 -HT的神经传导 ,尤以海马最显著。药物处理 2~ 3周后 ,可减少抑制性体树突自动受体的敏感性 ,增加突触后的受体敏感性 ,或两者兼备。使用对氮 ,氮 -二丙基 -5 -氨基色胺刺激的鸟苷 -5 '-氧-( 3-硫代 )三磷酸盐 ( [35S]GTPγS)结合体进行放射自显影照相的方法评估 ,测定了该假设。将大白鼠用生理盐水或药剂处理 2 1d ,每天处理 1次 (mg/kg :fluoxetine ,1 0 ;imipramine ,1 0 ;clorgyline ,1 )或每天处理 2次 (ipsapirone,2 0mg/kg)。检测了 3个富含 5 -HT1A受体的脑区 :背中缝核 (DR ;体树突 ) ,背侧海马 (DH)和外侧隔区 (LS) (突触后 )。只有imipramine( +1 7% )和fluoxetine( +5 4 % )显著地增加了背侧海马上激活剂结合在背侧海马。除了imipramine ,所有药剂均减少在背侧中缝核的结合 ( -1 9到-4 1 % )。尽管总的说来结果支持增进海马 5 -HT的神经传导的概念 ,但受体敏感性变化的模式与电生理的研究结果仍稍有不同。然而 ,最一致和最显著的结果是四种药剂处理均在外侧隔区 (LS)降低 [35S]GTPγS结合 ( -1 4到 -2

    2001年04期 31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抑郁剂对大白鼠脑内激活剂刺激的5-HT1A与[35S]GTPγS结合的影响(英文)

    沈长朋,李华,Emanuel Meller

    电生理研究证明 ,焦虑与忧郁剂治疗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取决于影响特异性的解剖区域对 5 -HT1A受体敏感的适应性。此外 ,临床上用相应的抗焦虑 /抗忧郁药剂重复处理 ,在前脑的作用表现为增进 5 -HT的神经传导 ,尤以海马最显著。药物处理 2~ 3周后 ,可减少抑制性体树突自动受体的敏感性 ,增加突触后的受体敏感性 ,或两者兼备。使用对氮 ,氮 -二丙基 -5 -氨基色胺刺激的鸟苷 -5 '-氧-( 3-硫代 )三磷酸盐 ( [35S]GTPγS)结合体进行放射自显影照相的方法评估 ,测定了该假设。将大白鼠用生理盐水或药剂处理 2 1d ,每天处理 1次 (mg/kg :fluoxetine ,1 0 ;imipramine ,1 0 ;clorgyline ,1 )或每天处理 2次 (ipsapirone,2 0mg/kg)。检测了 3个富含 5 -HT1A受体的脑区 :背中缝核 (DR ;体树突 ) ,背侧海马 (DH)和外侧隔区 (LS) (突触后 )。只有imipramine( +1 7% )和fluoxetine( +5 4 % )显著地增加了背侧海马上激活剂结合在背侧海马。除了imipramine ,所有药剂均减少在背侧中缝核的结合 ( -1 9到-4 1 % )。尽管总的说来结果支持增进海马 5 -HT的神经传导的概念 ,但受体敏感性变化的模式与电生理的研究结果仍稍有不同。然而 ,最一致和最显著的结果是四种药剂处理均在外侧隔区 (LS)降低 [35S]GTPγS结合 ( -1 4到 -2

    2001年04期 31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激蚯蚓诱导抗菌肽作为环境风险评价生化标记的研究(英文)

    孙振钧

    正常情况下 ,蚯蚓含有低量的抗菌肽。为了验证周围生活环境对蚯蚓抗菌肽量和活性的诱导作用 ,检测了在 3种应激处理下蚯蚓的诱导抗菌肽变化 ,以探讨利用诱导抗菌肽 (IAP)作为一种新的生化标记用于蚯蚓生态毒理风险评价的方法。应激肽用热处理、超滤和分子筛方法从蚯蚓体液中获得。它具有强的抑菌活性和热稳定性 ,分子量低于 1 0KD。用抑菌圈测定 ,溶菌活力测定及聚丙酰凝胶电泳抑菌带显示试验的方法分析抗菌肽的抗菌特征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 :抗菌肽A3- 4- 2 为一种适宜的候选生物标记。它是一种富含甘基酸的四十肽 ,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抑菌活性 ,对应激条件表现高的浓度水平。但对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抗菌效力。3种应激处理用于检测诱导蚯蚓抗菌肽的敏感性。这 3种处理包括生物处理 (细菌注射 )、物理处理 (γ射线和机械损伤 )和化学处理 (重金属和农药污染 )。结果表明 ,几乎各种应激处理都能诱导产生抗菌肽 ,但蚯蚓对不同的应激其敏感性有区别。对大肠杆菌注射敏感性高。其次是机械损伤重金属处理。蚯蚓在一定的耐受范围内 ,随着应激强度加大 ,抗菌肽活性增强。一定的物质和方法似乎能诱导出定向的目标抗菌物。抗菌肽 (四十肽 )作为蚯蚓体液中的抗菌成分可以被多种方法诱导获得并具有对环境应激物非?

    2001年04期 325-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应激蚯蚓诱导抗菌肽作为环境风险评价生化标记的研究(英文)

    孙振钧

    正常情况下 ,蚯蚓含有低量的抗菌肽。为了验证周围生活环境对蚯蚓抗菌肽量和活性的诱导作用 ,检测了在 3种应激处理下蚯蚓的诱导抗菌肽变化 ,以探讨利用诱导抗菌肽 (IAP)作为一种新的生化标记用于蚯蚓生态毒理风险评价的方法。应激肽用热处理、超滤和分子筛方法从蚯蚓体液中获得。它具有强的抑菌活性和热稳定性 ,分子量低于 1 0KD。用抑菌圈测定 ,溶菌活力测定及聚丙酰凝胶电泳抑菌带显示试验的方法分析抗菌肽的抗菌特征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 :抗菌肽A3- 4- 2 为一种适宜的候选生物标记。它是一种富含甘基酸的四十肽 ,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抑菌活性 ,对应激条件表现高的浓度水平。但对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抗菌效力。3种应激处理用于检测诱导蚯蚓抗菌肽的敏感性。这 3种处理包括生物处理 (细菌注射 )、物理处理 (γ射线和机械损伤 )和化学处理 (重金属和农药污染 )。结果表明 ,几乎各种应激处理都能诱导产生抗菌肽 ,但蚯蚓对不同的应激其敏感性有区别。对大肠杆菌注射敏感性高。其次是机械损伤重金属处理。蚯蚓在一定的耐受范围内 ,随着应激强度加大 ,抗菌肽活性增强。一定的物质和方法似乎能诱导出定向的目标抗菌物。抗菌肽 (四十肽 )作为蚯蚓体液中的抗菌成分可以被多种方法诱导获得并具有对环境应激物非?

    2001年04期 325-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二甲硝咪唑对鸡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作用

    乔彦良,朱剑英,张妍,遇欣,赵金东,郭步术,杨汉春,郭玉璞

    报道了咪唑类化合物二甲硝咪唑对离体鸡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增殖及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细胞 (CIC)活性的作用 ,并与同类化合物左旋咪唑进行了比较 :二甲硝咪唑明显促进鸡PBL的增殖 ;二甲硝咪唑与ConA对促进鸡PBL增殖呈现协同作用 ;二甲硝咪唑对脂多糖 (LPS)激活鸡PBL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二甲硝咪唑可逆转磷酸组胺 (HT)对ConA激活鸡PBL增殖的抑制作用 ;二甲硝咪唑可逆转肾上腺素对ConA和LPS激活鸡PBL增殖的抑制作用 ;二甲硝咪唑不能逆转氢化可的松对ConA激活鸡PBL增殖的抑制作用 ,但可逆转氢化可的松对LPS激活鸡PBL增殖的抑制作用 ;二甲硝咪唑可促进CD+ 4 细胞增殖 ,抑制CD+ 8细胞增殖 ,使CD+ 4 /CD+ 8细胞比值升高 ,CIC活性增强。与二甲硝咪唑比较 ,左旋咪唑具有类似的作用

    2001年04期 335-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二甲硝咪唑对鸡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作用

    乔彦良,朱剑英,张妍,遇欣,赵金东,郭步术,杨汉春,郭玉璞

    报道了咪唑类化合物二甲硝咪唑对离体鸡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增殖及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细胞 (CIC)活性的作用 ,并与同类化合物左旋咪唑进行了比较 :二甲硝咪唑明显促进鸡PBL的增殖 ;二甲硝咪唑与ConA对促进鸡PBL增殖呈现协同作用 ;二甲硝咪唑对脂多糖 (LPS)激活鸡PBL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二甲硝咪唑可逆转磷酸组胺 (HT)对ConA激活鸡PBL增殖的抑制作用 ;二甲硝咪唑可逆转肾上腺素对ConA和LPS激活鸡PBL增殖的抑制作用 ;二甲硝咪唑不能逆转氢化可的松对ConA激活鸡PBL增殖的抑制作用 ,但可逆转氢化可的松对LPS激活鸡PBL增殖的抑制作用 ;二甲硝咪唑可促进CD+ 4 细胞增殖 ,抑制CD+ 8细胞增殖 ,使CD+ 4 /CD+ 8细胞比值升高 ,CIC活性增强。与二甲硝咪唑比较 ,左旋咪唑具有类似的作用

    2001年04期 335-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莱阳农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2001年04期 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莱阳农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2001年04期 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