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虫NPV在同源胚胎细胞系内的形态发生及宿主细胞的病理变化

    郑桂玲,王晓云,李长友,王艳

    作者通过电镜观察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同源胚胎细胞系NEAU-Ms-927311内的形态发生过程以及细胞病理变化。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早期表现为细胞核膨大,而后在核内出现病毒发生基质和核衣壳,核衣壳在病毒发生基质和核膜间获得囊膜形成病毒束,病毒束进入多角体蛋白,多角体逐渐成熟。同时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

    2002年04期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菌肥中三类菌株的分离、纯化与部分性质鉴定

    郭立忠,毕建水,祝丕业,李建彬,李金堂

    美国进口的奥卡尼克微生物菌肥菌种中含有多种菌株,经本试验证明,其中最主要的菌株有3种:固氮菌、解钾菌、解磷菌,其比例大约为32∶3∶1。

    2002年04期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病毒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运动的研究

    曹雪松

    病毒在侵染植物体后,能够在宿主的细胞内和细胞间运动。这种运动主要依赖于病毒基因编码的运动蛋白及其与宿主细胞内的多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病毒的运动有多种方式。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病毒的运动机制为植物的抗病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002年04期 25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东亚飞蝗试验示范简报

    任宝珍,王同伟,秦承元,杨清臣,安文军

    对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东亚飞蝗的药效及对天敌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东亚飞蝗效果好,对天敌有保护作用。但药效慢,对大龄蝗蝻效果差,适宜在低密度监视蝗区推广应用。

    2002年04期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孙淑建,华则科,祝丕业,宫钦晓,鲍吉红

    2000年~2001年对莱阳市芦笋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表明:①芦笋茎枯病是毁灭性真菌病害,5月5日至7月20日病残体上不断释放分生孢子,盛期为5月5日至6月20日,释放期75d。②病菌从侵入到形成新的分孢子,一个侵染周期在23~26℃为11~12d,16~20℃为16~20d。③药剂试验,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40%多菌灵仿效分别为98.07%、86.56%、82.37%、72.73%。

    2002年04期 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甘薯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李爱贤,张立明,刘庆昌,王庆美,孙立荣

    本文概述了甘薯辐射诱变育种中辐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辐射诱变由器官水平向细胞水平转变的原因和手段,辐射诱变与离体筛选相结合以及慢照射与茎尖离体培养相结合筛选甘薯同质突变体的应用前景。旨在充分发挥甘薯辐射诱变育种的优势,使甘薯育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2年04期 25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覆盖、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丛惠芳,孙治军,曲华建,季萍,王禾,丁强

    在山东省胶东地区,对丘陵旱地冬小麦进行覆盖、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施肥能有效地促进丘陵旱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提高。施用有机肥较不施用的、覆膜或盖草较露地处理的单株次生根、分蘖数和株高增加,施用有机肥(22500kg/hm2)和化肥(碳酸氢氨990kg/hm2,过磷酸钙815kg/hm2,氯化钾228kg/hm2)覆膜或盖草的处理组合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亦达极显著水平,但覆膜和盖草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认为盖草、施用有机肥和适宜的化肥是丘陵旱地小麦保水增产的有效措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002年04期 26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小麦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吕惠珠,韩建林,位国臣,苑振戈

    对17个小麦品种(系)的15个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容重、粗蛋白含量与面包重量、面包体积、面包评分无关,湿面筋、干面筋与粉质仪指标的相关也不显著,在针对烘烤品质为主要育种目标时,可不必追求过高的籽粒容重和蛋白质含量,当前品质育种应在一定蛋白质含量的基础上着重改良蛋白质和面筋的质量。粉质仪指标与烘烤品质关系密切,沉降值则与营养品质和烘烤品质的多数性状相关显著或极显著,是面筋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在缺少粉质仪的研究单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品质检验方法。

    2002年04期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转基因动物的原理与技术

    赵英会,杜立新,蒋满喜,张念华

    从细胞学、胚胎学和分子遗传学几个方面对转基因动物的原理与技术作以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略作概述。

    2002年04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莱椒1号"雄性不育系与同型保持系小孢子细胞学观察

    刘建萍,辛华,程斐,李颖,刘瑛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莱椒1号"牛角椒雄性不育系(9813A)及同型保持系(9813B)的花药和小孢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的花器形态明显小于保持系;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始于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绒毡层细胞提早解体并高度液泡化,与同型保持系比较,不育系无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花药空囊而雄性败育。

    2002年04期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紫薇研究进展

    牟少华,刘庆华,王奎玲

    近年来,紫薇作为夏季开花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着重介绍紫薇的起源、栽培历史、形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品种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并对紫薇进一步开发利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2002年04期 276-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宁南霉素(16A-6)性质的初步鉴定

    樊连梅,陈洁敏,刘更森

    应用纸层析、抑菌性试验、紫外光谱法等,对分离纯化后的宁南霉素进行性质鉴定,为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02年04期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添加亚麻籽粉等成分对肉馅脂肪酸营养组成影响的研究(初报)

    李汉昌,张勇,苏采欣,陈淑芬,姜金勇

    按普通配方制作的传统食品肉馅包子的肉馅中缺乏必须脂肪酸α-亚麻酸。为改善肉馅中必需脂肪酸的营养组成,分别将不同比例的亚麻籽全粉添加入肉馅中,用毛细气相色谱检测表明:添加亚麻籽的肉馅中α-亚麻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营养结构得到改善。测定证明花生油中缺乏α-亚麻酸,添加含亚麻酸的油脂,对肉馅脂肪酸营养的合理性有重要意义。

    2002年04期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双歧杆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范荣波,杨淑芳,付伸展,张夕蕾

    本实验采用菊粉作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采用双歧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的方法制作双歧酸奶,结果表明:当菊粉的添加量为1.6%时,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最强;当混合菌种配比(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1∶1时,制得的酸奶风味较好,且双歧杆菌活菌数能达到要求(大于106cfu/ml),且在1d内双歧杆菌活菌数未见下降。

    2002年04期 2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因芯片的研究进展

    单虎

    基因芯片又称为DNA微陈列,其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是生物与电子信息的交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基因芯片需求和应用的不断增长,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应用将会更加重要。

    2002年04期 289-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初乳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殷红,徐坤,单虎,邵东河,吴荫伟

    12头长大新生仔猪分为3组,其中2组出生后立即隔离并分别人工哺喂葡萄糖盐水(GS组,n=4),牛初乳(BC组,n=4),48h后回圈哺乳;1个组为自然哺乳组(PC组,n=4)。用ELISA测定血清中牛IgG的浓度,牛IgG在BC组向仔猪血液中的转移在24h左右达到峰值,为18±3.5mg/ml,以后逐渐下降,在48h后回圈自然哺乳的情况下,第7d试验仔猪血液中仍有4mg/ml左右牛IgG的残留,PC和GS组未检测出牛IgG免疫反应物。同时观察到PC和BC组的仔猪腹泻率低于GS组。

    2002年04期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氟饲料对鸡血清氨基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徐坤,王述柏,林英庭,殷红,邵东河,吴荫伟

    本试验采用1日龄罗曼蛋公雏鸡80只。随机分为4组,使用不同浓度的氟化钠为氟源,添加于饲料设置3个氟水平(250、500、1000rng/kg),研究了雏鸡血清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000mg/kg(氟)组血清氨基酸含量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500m/kg(氟)组血清苯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氨基酸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50mg/kg(氟)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002年04期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间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张明强,缪淮扣

    本文从中间业务平台的结构、虚拟库表机制、格式转换机制、通讯机制、路由机制等方面给出了一个金融系统中间业务的处理平台IBS。该平台为千变万化的中间业务建立了一整套机制。通过对具体业务的配置实现系统的应用,提供自定义扩展接口,使系统具有高效性、可扩展性、稳定性,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发、运行平台。

    2002年04期 299-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NNT的土层分类系统

    张涛,张伟丽,曹恺

    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和自适应学习功能,可用于模式识别和预测评估等领域。本文应用BP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并使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和用户界面,选取孔压、锥尖阻力、孔压参数作为输入参数,进行土层划分。应用结果表明,将BP神经网络用于土层划分是可行的。

    2002年04期 307-309+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累加误差修正法拟合工程沉降测试数据的应用研究

    孙培芹,李霞,温世游

    对工程中大量无序的数据,提出采用数据累加误差修正法来拟合沉降过程,使隐式、无法控制和描述的复杂过程显性化。该方法思路简单、计算方便、拟合效果理想,适合于工程中数据的简易处理。

    2002年04期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OMRON PLC的HOST LINK网络通信系统

    杨国新,李国栋,苏红海

    介绍了欧姆龙HOSTLINK网络通信协议,利用VB6.0中的ActiveX控件MSComm6.0通信控件,在一台计算机上与多台PLC间实现了1∶N的HOSTLINK网络通信,满足了现代工业现场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要求。

    2002年04期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用最大无功负荷进行负荷计算的方法

    蒋桂霞,王永燕,于丽荣

    分析了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最大无功负荷进行负荷计算的方法。

    2002年04期 317-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目前计算机蠕虫病毒的特点与防治

    赵美泽

    本文对当前破坏力、影响力极强的3种计算机蠕虫病毒做了介绍,并对病毒的防治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今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做了综合论述。

    2002年04期 31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莱阳农学院学报》第19卷(2002年)总目录

    2002年04期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