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备涛;王庆美;张立明;
在温室内利用盆栽种植方式,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在甘薯移栽后不同水分条件下对甘薯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甘薯苗期移栽成活率和根系须根数目显著下降,而根系生物量和的抗氧化酶活力变化不明显。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除MDA含量急剧上升外,移栽成活率、根系数目、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力均显著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干旱胁迫下减缓了根系移栽成活率、须根数目、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力的下降。
2008年04期 v.25;No.91 247-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刘彩梅;毕建杰;张衍华;劳秀荣;
通过田间区试,研究了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棉麦套作中小麦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且以中肥最为适宜;增施氮磷钾肥能提高小麦各生育期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量,并且还能增加旗叶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就小麦对养分的吸收而言,小麦营养生殖并重时期(拔节至孕穗期),对养分的需求量大,此时应保证土壤中有足够的养分,可为小麦高产优质奠定营养基础,此期也是小麦平衡施肥的关键时期。
2008年04期 v.25;No.91 25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鲁成凯;宋吉英;孙世玲;王铭伦;王月福;
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超高产花生(≥9.0 t/hm2)、高产花生(6.0 t/hm2)和一般产量花生(4.0 t/hm2)开花与结果规律。结果表明:超高产花生单株开花数、有效花数、果针数、有效果针数、荚果数和荚果体积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超高产花生单株日开花量高峰期比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提前7d左右,有利于提早结果和集中结果,为提高荚果数量和果重提供了保证,是超高产的重要基础。
2008年04期 v.25;No.91 258-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04期 v.25;No.91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允春;张丽娟;杜金哲;
选取了5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期均显著影响蛋白质和湿面筋的含量,且施氮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施氮时期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5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施氮量对强中筋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影响显著的高于弱筋小麦。分期追施氮肥比一次性用做底肥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增加。
2008年04期 v.25;No.91 26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艳;马洪义;
通过对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对小麦影响的分析表明,施用保水剂能明显提高麦田土壤水分含量,尤其对上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还能增加分蘖,提高叶绿素含量和使光合速率增加,从而使干物质积累加快,从保水剂的施用量来看,以90kg/hm2的保水剂施用量为合适。
2008年04期 v.25;No.91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韦泽秀;梁银丽;山田智;周茂娟;贺丽娜;高静;
为研究水肥耦合对陕北日光温室内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06年和2007年在安塞日光温室隔水小区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了WhFh,WmFh,WlFh,WhFl,WmFl和WlFl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①不同水肥处理影响了黄瓜品质,但所有处理瓜条NO3--N含量都低于432mg/kg(鲜样),WmFh处理黄瓜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②黄瓜产量随水肥供给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总体上与肥料量正相关,与供水量负相关。可得出结论:WmFh处理(田间持水量75%~90%,600kg/hm2N和420kg/hm2P2O5)的水肥能满足黄瓜整个生育期的水分和养分需求,能实现黄瓜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2008年04期 v.25;No.91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04期 v.25;No.91 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艳;王富国;张相松;肖丽;隋方功;
以苋菜"花红苋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C/N比对苋菜幼苗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的C/N比处理均能提高苋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等含碳化合物的含量,引起了它们在叶片中迅速积累。处理5d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各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均高于对照,其中C/N比为5的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淀粉含量在处理10d时达到最大值。不同C/N比处理还增加了转化酶的活性,其中,C/N为5的处理在不同时期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不同的C/N比处理降低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处理10d时,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达到最低值,极显著低于对照。适当的C/N比处理相比对照可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过高的C/N比处理则使之略低。
2008年04期 v.25;No.91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燕;张守峰;刘晔;扈荣良;张乐萃;
以犬2型腺病毒全基因组重组质粒pPolyⅡ-CAV-2为基础,通过NcoⅠ和MluⅠ双酶切、Klenow补平,构建了不含外源启动子、大小为979bp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通过MluⅠ和EcoRⅠ双酶切将含有犬2型腺病毒的Ⅸ蛋白的340bp的片段克隆入pEGFP-C1-dAseⅠ质粒中,构建pEGFP-SIX载体,通过AseⅠ单酶切插入EGFP,即在编码Ⅸ蛋白基因的最后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之间按与Ⅸ蛋白编码链相同转录方向插入EGFP基因,获得重组基因组质粒pPolyII-CAV-2-ⅨE(34.3kb)。酶切鉴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均克隆进Ⅸ蛋白中。
2008年04期 v.25;No.91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04期 v.25;No.91 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玲玲;崔德杰;洪永聪;马帅;
从山东寿光、青岛、莱阳长期高密度使用氯氰菊酯的蔬菜大棚内取得14种土样,经分离得到22株放线菌菌株,再经筛选得到能够在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放线菌菌株6株。经形态特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菌株F1、菌株F4、菌株F9、菌株F13为链霉菌科和菌株F20、菌株F21为诺卡氏菌科。其中菌株F9经鉴定为链霉菌属,且其在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好,具有水解明胶,产生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使牛奶胨化,还原硝酸盐,同时能利用D-甘露醇和蔗糖作为碳源等特性。
2008年04期 v.25;No.91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雪梅;赵洪海;刘维志;高海霞;邹宗峰;
于2006~2008年对大蒜(Allium sativum)根际土壤中的寄生线虫进行了系统的种类鉴定研究。从采自山东省济南、平度2个市的大蒜上的15份线虫标样中,鉴定出寄生线虫共计4个科、5个属、6个种。其中,真滑刃属2个种,为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和裂片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arsus;茎线虫属1个种,为马铃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丝尾垫刃属1个种,为兼性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facultativus;螺旋属1个种,为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平滑垫刃属1个种,为活泼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鉴定结果表明,真滑刃属和茎属线虫种类和数量较多,为优势种群。
2008年04期 v.25;No.91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静;车永梅;赵方贵;刘新;
研究了NO供体SNP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内源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GA3)和异戊烯基腺苷(isopentenyl adenosine,iP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NP能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根的伸长及须根的发生,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内源IAA、GA3和iPA含量显著下降,外施SNP能够提高玉米幼苗叶片和根尖中IAA、GA3和iPA的水平。推测,NO通过调控IAA、GA3和iPA的积累,减缓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2008年04期 v.25;No.91 289-29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咸洪泉;李雅华;郭立忠;李树文;宫巍;
通过采用吸收光谱法、纸层析法和溶媒萃取法研究了木霉菌株Td31发酵产生的拮抗物质在不同酸碱、温度条件下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d31菌株产生的拮抗物质为酸性、脂溶性、金色抗霉素类抗生素,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14nm;在pH2~8范围内,性质稳定,对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pH大于8,随着pH的升高,活性逐渐减弱;热稳定性强,在40~100℃范围内处理1h或110℃处理20min抑菌活性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在121℃处理20min抑菌率略有降低,但仍高达58.5%。
2008年04期 v.25;No.91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凤梅;周庆新;李文香;王成荣;吕建华;
用具有抑菌作用的丁香提取液和成膜性良好的壳聚糖进行复配,以草莓为试材探讨了不同配比的复合保鲜液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复合保鲜液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草莓的呼吸强度、减少水分损失,延缓草莓Vc、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其中2%丁香提取液+1.25%壳聚糖的复合保鲜液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最佳。
2008年04期 v.25;No.91 298-300+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蔡春梅;赵美爱;李锡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关的植物种之间在基因序列和基因顺序上时常保持一定的同源性。之前,我们用110个TCs在重组自交系上构建了覆盖整个大豆染色体组的遗传基因图谱。为了调查大豆与百脉根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之间同源性的程度,通过Blastn,我们利用这些被定位的TC在GenBank中收集的百脉根和拟南芥序列中收寻类似的基因。结果显示在大豆被定位的110个TC中,39个与百脉根的基因有显著的相似性,并且发现了8个较小的同源区。虽然大豆与拟南芥分化地比较早,至少在九千万年前,仍能找到一些相似的基因和同源区。大豆基因在拟南芥上往往会有1个以上的相似基因,这说明拟南芥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大范围的短片复制。大豆与百脉根及拟南芥间的同源区都比较小,这可能是因为大豆的基因组复制以及随后的基因丢失和短片重组造成在大豆与其它植物间很难找到较长的同源区。
2008年04期 v.25;No.91 30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希光;王春华;唐晓红;冯宜伟;
以N-甲基咪唑、氯乙酸和浓硫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SO4H]ˉ的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予以确证。以该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时,产率可达到60.32%。离子液体循环使用3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2008年04期 v.25;No.91 3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何鹏;孙久龙;孙雪梅;
采用柱前NDA衍生的方法,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牛磺酸的分析方法。考察了NDA衍生条件、检测电势、分离电压、缓冲溶液pH值、缓冲溶液浓度等实验参数对牛磺酸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牛磺酸的浓度范围是5.00×10-6~1.00×10-3mol/L,线性回归系数为0.9997,浓度检出限LOD c为1.60×10-6mol/L(S/N=3)。以此方法检测了人血液样品中的牛磺酸的含量,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3%~95%之间。
2008年04期 v.25;No.91 311-314+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兴磊;杨丽丽;张东凤;
随着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如何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成为太阳能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太阳自动跟踪系统——混合跟踪,即有效的结合视日运动轨迹跟踪和光电跟踪两种跟踪方式,并采用双轴式跟踪调整装置,使该系统实现了在白天对太阳进行全天候的实时跟踪,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2008年04期 v.25;No.91 315-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王殿坤;张好治;孙金领;
采用无滞后控制系统与滞后控制系统的等价性方法,研究了多组多滞后区间中立型非线性定常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区间长度及时滞的估计范围,得到了判定系统一致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2008年04期 v.25;No.91 319-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雪;李福乐;杜丰玉;
针对一类具有状态滞后的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研究其时滞依赖的弹性H∞保性能控制。通过引入状态变换,提取出时滞因子,导出了一类不确定离散系统H∞保性能的时滞依赖判据,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给出了弹性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可行解构造出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仿真算例表明可通过调节时滞相关度因子得到不同的时滞界限和控制器增益。
2008年04期 v.25;No.91 324-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2008年04期 v.25;No.91 329-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