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战彪;宋振华;张攀;张志鹏;潘庆杰;
本研究通过12~13d小鼠颗粒细胞或21d小鼠卵丘细胞与14d小鼠直径55~65μm的卵母细胞共培养7d,发现单独培养、与颗粒细胞共培养、与卵丘细胞共培养的直径分别为54.2±1.6μm、65.2±2.3μm和63.4±3.4μm。而且,共培养提高了卵母细胞GSH的表达量(p<0.05)。在与颗粒细胞共培养7d后,11.1%(27/254)的卵母细胞能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达到MII期。说明了小鼠颗粒细胞或卵丘细胞能够促进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及减数分裂的恢复,为研究哺育动物卵母细胞的发育调控提供了依据。
2010年01期 v.27;No.9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振华;闵令江;荣美洁;潘庆杰;沈伟;
雌性生殖细胞印迹的获得发生于小鼠的卵子发生过程中,本研究以颗粒细胞分化前后的卵泡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对卵泡腔形成前后的卵母细胞中Igf2r和Peg3两个印迹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进行了分析。颗粒细胞分化前,卵母细胞Igf2r和Peg3两个印迹基因DMR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80.67%和82.78%;颗粒细胞分化后的早期有腔卵泡卵母细胞中,卵母细胞Igf2r和Peg3两个印迹基因DMR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比率分别为82%和83.89%。可见,卵泡腔的形成对于直径相同的卵泡卵母细胞印迹基因甲基化的建立没有影响。
2010年01期 v.27;No.96 6-1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攀;沈伟;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卵巢的雄激素过多及排卵障碍,是引起女性不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而PI3K/Akt信号通路是胰岛素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信号通路,并且Akt的下游底物GSK-3是糖原合成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就PI3K/Akt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做一综述,并对PCOS的治疗进行了展望。
2010年01期 v.27;No.9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远永;赵洪海;彭德良;
于2009年5~7月,在山东省13地级市61个县/区调查、采集小麦根系及根围土样本115份,在76份样本中检查到禾谷孢囊线虫(CCN)的孢囊,检出率为66.1%,孢囊密度为每200mL土壤0~326个。调查结果表明,CCN在菏泽、济宁、枣庄、聊城、济南、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潍坊和青岛等11个地级市的47个县/区有发生,但发生状况在各地间差异很大:孢囊检出率前5位的是枣庄、聊城、青岛、济宁和菏泽,平均孢囊密度前5位的是聊城、青岛、德州、菏泽和东营;在13地级市的14个县/区未检查到孢囊,而在采自日照市和临沂市的7个县/区的15个样本中均没有检查到CCN孢囊。调查结果同时表明,CCN的远距离传播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河流的流水携带有关。有些小麦地块CCN孢囊密度很大,已成为当地小麦生产上新的危险性病害。
2010年01期 v.27;No.96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周艳;兰木佐;张成敏;武侠;
根结线虫卵和雌虫的寄生真菌对根结线虫病害生物防治具有很大应用潜力。本项研究采用分离自北方根结线虫卵的萨克拉普奇尼亚菌串孢变种Pochonia suchlasporia var.catenata CFCC84965,测定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雌虫的致病性。被寄生的卵内充满菌丝且胚胎破坏,胚前发育期的卵对菌丝的侵染敏感,即将孵化出2龄幼虫的卵很少被寄生。菌丝环绕于被寄生卵周围形成致密菌网和侵染钉,卵壳皱缩和凹陷,有时可见到菌丝上形成瓶梗细胞和分生孢子;卵胚胎发育停止和幼虫发育畸形,卵内容物聚集变态,卵壳破裂,内容物外渗。萨克拉普奇尼亚菌串孢变种CFCC84965对卵的寄生率为65.18%。该菌对南方根结线虫雌虫具有致病性,菌丝接触雌虫体壁形成侵染钉,穿透体壁,虫体皱缩变形。该菌对根结线虫雌虫的寄生致病是首次报道。
2010年01期 v.27;No.96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裴昌莹;郑长英;
在室内用不同的寄主植物饲养西花蓟马来测定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有明显的影响,寄主的不同部位、颜色均可影响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对卵期与2龄若虫期的影响最大。在所有供试寄主中,西花蓟马在黄瓜上的发育历期最短,黄瓜为其最嗜好的寄主。
2010年01期 v.27;No.9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赵春丹;赵洪海;刘维志;
2008年在采集到的胶南市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根际土中,分离鉴定出无孔小咽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非同无孔小咽线虫Aporcelaimellus alius和食淀粉无孔小咽线虫A.amylovorus。其中,非同无孔小咽线虫A.alius的鉴定特征是雌虫虫体强壮,唇区缢缩明显,角质层由明显的两层组成,阴唇骨化明显,尾长是肛门处体宽的0.7~0.8倍;食淀粉无孔小咽线虫A.amylovorus的鉴定特征是虫体中等,唇区缢缩明显,角质层光滑,由两层构成,雌虫阴唇骨化明显,尾长是肛门处体宽的0.9~1.1倍。
2010年01期 v.27;No.9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磊;王晶珊;隋炯明;王晓杰;乔利仙;
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TRAP)是通过一个依据EST序列设计的固定引物和一个针对外显子或内含子特点设计的随机引物对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进行扩增。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适于花生TRAP分析的PCR扩增体系:在15μl总反应体系中,模板DNA50ng,引物浓度1.0μmol/L,dNTPs浓度0.25mmol/L,Taq DNA聚合酶1U。利用该体系对24个花生品种DNA进行扩增,得到了清晰稳定的条带,且这些条带具有一定的多态性,说明所建立的体系可用于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0年01期 v.27;No.96 42-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领海;谭玲玲;武玉侠;曹玉芳;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穿龙薯蓣根状茎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穿龙薯蓣根状茎成熟结构主要分三部分: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里的维管束。周皮由木栓层、栓内层和木栓形成层组成;组成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后期体积增大、细胞壁加厚;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根状茎顶端为生长点,原分生组织细胞有鳞片包被。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别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顶端下部原表皮内侧有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存在,其衍生细胞数目的增多及其体积增大及维管束的生长是根状茎增粗的主要原因。
2010年01期 v.27;No.9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善跃;李宝笃;
水稻OsWAK1编码一细胞壁相联的受体类似蛋白激酶,对其推断的氨基酸进行预测,其结构组成包括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激酶区。推断OsWAK1蛋白胞外区与配体识别并结合,是胞外信号传递到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环节,因此OsWAK1蛋白的胞外区是OsWAK1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所必需的。将预测的OsWAK1蛋白胞外区与GFP构建为融合蛋白,通过融合蛋白在烟草细胞中的定位确定OsWAK1蛋白结构上含有预测的胞外区。
2010年01期 v.27;No.96 52-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辉;卢伟东;郭立忠;贲庆贺;
从海底泥样中初步分离出24个菌株,包括真菌、细菌,从24个菌株中选出9种进行菌体形态和生理生化性质研究,将9个菌株标记为1~9号。试验结果显示:从菌体形态观察,1~7、9号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湿润粘稠不透明;生理生化性质研究都有很高的耐盐性,甲基红和V-P试验中全部是阴性菌株,1、2、3、6、7、9号菌是革兰氏染色阴性菌,5、6、9号菌能水解淀粉,3~9号菌能分解尿素,1~5、7、9号菌属于兼性厌氧型菌株。根据《伯杰细菌手册》初步鉴定:1、2、3、7、9号菌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4、5号菌属乳杆菌科;6号菌属盐杆菌科盐杆菌属;8号菌属真菌。
2010年01期 v.27;No.96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培培;卢伟东;郭立忠;宋捷;
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经过不同浓度梯度的IPTG诱导,获得了带有重组质粒pET32a-c(+)/HmH-SP70的大肠杆菌产生可溶性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当IPTG的终浓度为0.15mmol/L时,诱导可溶性重组蛋白的量最高,重组蛋白浓度为22.5mg/ml。同时SDS-PAGE显示得到蛋白分子量约为90KDa的融合蛋白。并对诱导过程中产生的包涵体进行了变性和透析复性,使其变为可溶性蛋白;通过镍亲和层析的纯化以及肠激酶的酶切作用,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HmHSP70,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0KDa,与预期结果吻合。
2010年01期 v.27;No.96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杨宁;任素莲;曹荣峰;
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在电镜水平上将刺参血淋巴细胞分为4种基本类型: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淋巴样细胞。大颗粒细胞呈圆球形、椭球形,直径6.8~12.8μm,内具粗大的胞质颗粒,细胞质及细胞器极少。小颗粒细胞圆球形,直径4.8~11.0μm,含有大量结构均匀、电子密度较高的胞质小颗粒,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透明细胞直径4.8~10.2μm,形态不规则,易变形伸出胞突;胞质丰富,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及吞饮小泡等。淋巴样细胞直径4.2~5.3μm,呈圆球形,核较大,胞质较少,仅见极少量的细胞器。
2010年01期 v.27;No.9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青萍;章双杰;陈宽维;徐国银;谈为忠;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生长模型分别对太湖鹅、五龙鹅、皖西白鹅、四川白鹅、三花鹅1~13周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各个鹅种的生长曲线(R2>0.96),但不同鹅种的最优拟合模型不尽相同。太湖鹅的最优拟合模型为Gompertz,三花鹅的最优拟合模型为Logistic,五龙鹅、皖西白鹅和四川白鹅的最优拟合模型为von Bertalanffy。总体来说von Bertalanffy拟合鹅生长曲线效果较好。利用最优拟合模型进一步分析模型拟合参数,皖西白鹅最早到达生长拐点,三花鹅最晚到达生长拐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优良,无论绝对生长还是相对生长始终都处于曲线上方;三花鹅的生长速度则比较均匀。
2010年01期 v.27;No.96 67-7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崔春月;
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多壁碳纳米管,作用电极,应用于电催化还原处理水中典型难降解多氯代有机物-五氯苯酚。考察了多壁碳纳米管对五氯苯酚的电催化还原特性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电催化还原处理五氯苯酚主要受温度,电解质,催化剂,偏压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电催化还原处理五氯苯酚反应是准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受温度(T),阴极电解质浓度(M),催化剂含量(Q),阳极电解质浓度(M′),偏压(E)的影响。动力学方程为:C=C0exp(0.01658T0.351M0.263Q0.370M′0.436E0.775t)。
2010年01期 v.27;No.9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磊;龚丽农;于艳;王方艳;
基于LabVIEW设计了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系统。通过文件读取、数据索引等设计,实现了网络系统的通用性和扩展性。三段式保护实验中自主故障点的设置,实现了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并且模拟显示各分段保护区之间动作的延迟效果。网络实验功能的研究为继电保护实验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Flash播放器等在线帮助功能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多角度理解继电器工作原理的手段。该实验系统为进行设计性实验提供了平台。
2010年01期 v.27;No.9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德然;王循进;王雨生;王延耀;杨然兵;
对4S-6型大蒜收获机进行了田间性能试验,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设计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损失率、伤蒜率等主要性能指标的主次因素及较优组合,得到了各因素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并对生产率进行了计算,为大蒜收获机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2010年01期 v.27;No.9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胜多;张还;佟春明;高春凤;
本文首先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画出了系统框架图,然后选择了合适的PLC、传感器等元器件的型号,设计了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并分配了系统的I/O点,绘制了具体的PLC外部电气控制接线图。根据系统控制的要求编写了合适的PLC梯形图程序并且调试成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智能窗的可行性。本智能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家居生活环境的质量,节省人们的劳动力。
2010年01期 v.27;No.96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庞英;王伟;
新时期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金融危机和全球粮食紧缺的大背景下,中国耕地面积已逼近仅够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18亿亩"红线"。本文采用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从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研究山东省耕地利用模式区域特征。结果显示:新时期山东耕地利用模式属于集约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且从西至中呈逐渐递减特征;属于粗放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山东的中部。研究所体现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同时,适时进行制度创新,激励粮农通过技术进步和合理的投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转型期中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粮农收益最大化双重目标的实现。
2010年01期 v.27;No.96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