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君超;王传堂;张玉刚;戴洪义;祝军;
以鲁加1号(Malus domestica Borkh.‘Lujia 1’)等31个加工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IT-ISJ标记(Intron Targeted Intron-exon Splice Junction,内含子-外显子拼接位点标记)技术,分析了苹果品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1个苹果品种的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49,变异系数为0.49±0.37。其中,倭锦和邦扎相似系数最小,仅为0.26;鲁加2号和鲁加6号相似系数最大,达到了0.86。供试苹果品种中相似系数大于0.50的组合有182个,占供试组合总数的39.3%,而相似系数小于0.50的组合有283个,占供试组合总数的60.7%,说明供试苹果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2010年03期 v.27;No.98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莉;段艳欣;樊连梅;刘更森;原永兵;
以红肉桃果实为材料,采用Unizol总RNA提取试剂盒、CTAB法、冷酚法和改良SDS法4种方法分别提取果皮和果肉中总RNA,以期获得提取红肉桃果肉中总RNA的最适方法。比较,发现改良后的SDS法更适合于红肉桃果实总RNA的提取。此方法所得RNA完整性好,纯度和浓度均较高,可用于RT-PCR分析研究及后续实验。
2010年03期 v.27;No.98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翠娜;王永章;李培环;刘成连;原永兵;
以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Borkh.cv.‘Red Fuji’)为试材,研究了发育过程中以及成熟后期套袋果实Ca2+-ATPase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育初期,苹果果实的Ca2+-ATPase活性较高,随着果实生长发育,Ca2+-ATPase活性逐渐下降,在发育后期Ca2+-ATPase活性有所提高。与对照相比,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Ca2+-AT-Pase的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发育后期,摘除果袋后苹果果实的Ca2+-ATPase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套袋降低苹果果实的Ca2+浓度。由此表明,套袋可能通过影响钙素的吸收运转和Ca2+-ATPase活性而调控苹果果实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
2010年03期 v.27;No.98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伟;王彩虹;田义轲;田伟;殷豪;
本研究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inn.)×(‘茌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新高梨’(Pyruspyrifolia Rehd.))F1代分离群体为试材,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梨果实形状(圆形/非圆形)进行了SSR标记分析。通过对源自梨和苹果基因组的281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与梨果实形状相关的SSR标记CH02b10和CH02f06,其圆形/非圆形性状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1.67%和96.67%,并将所获得的标记在品种上进行分析。
2010年03期 v.27;No.98 213-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纪文磊;李文丽;王富;
本试验对山东寿光地区两份番茄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证明山东寿光地区番茄感染的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两病毒样品的DNA-A(该病毒总基因组)全长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发现两样品病毒DNA-A全长序列共有2 781个核苷酸,两序列同源性达99.9%以上,很可能为同一分离物。将此序列经nucleotide blast(核苷酸序列比对程序)比对后分析发现该序列与我国上海、安徽等地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序列同源性在99.0%以上,且山东寿光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应为TYLCV-Israel株系的分离物。
2010年03期 v.27;No.98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房希碧;刘晶;刘一诺;卢春燕;赵志辉;
通过对pBC1中的乳腺特异表达启动子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位于β酪蛋白启动子上游两个EcoRⅠ位点(-89~-94和-120~-125)之间的缺失片段,31bp的缺失使得该载体中的一个乳控盒元件(-112~-141)和一个乳腺因子识别序列(-92~-102)遭到破坏,并使得位于TATA框上游的所有启动子成分发生了位置改变。通过与山羊β酪蛋白启动子序列进行比较,设计并合成了缺失片段,经一系列的酶切和连接处理,使得该缺失得到了修复,修复后的载体具有所有乳蛋白表达需要的启动子调控原件。本试验结果为利用修复后的乳腺特异高效表达载体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2010年03期 v.27;No.98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莉;王浩;徐守振;孙伟东;单虎;
为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检测奶牛隐孢子虫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并以从卵囊中提取的DNA为模版,初步建立了检测奶牛隐孢子虫的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进而对采集的奶牛粪便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阈为10个拷贝的质粒DNA和1g粪便中的10个卵囊,扩增产物的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的标准差为0.494,重复性良好。研究表明,建立的Real-time PCR快速、特异、敏感,可用于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03期 v.27;No.98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国锋;刘霞;孙娟;王志亮;
以苜蓿品种甘农1号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苜蓿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摸索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的转化条件。结果表明:所选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UM+0.1mg/L NAA+0.5mg/L KT为诱导体细胞胚的最佳培养基。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条件为:下胚轴预培养3d,农杆菌菌液侵染15min,然后在培养基上铺一层灭菌滤纸共培养3d后清洗,选择压为卡那霉素(Km)75mg/L,抑菌浓度为头孢霉素(Cef)300mg/L。本研究为制备防治小反刍兽疫转基因植物疫苗奠定了基础。
2010年03期 v.27;No.98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柳新伟;秦志华;
定点测定大沽河河口滩涂不同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地上部和地下部初级净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基本可将其分为4个演替阶段,这个演替序列代表了受到人为干扰后滩涂植物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演替前期,群落生物多样性较低,群落组成以碱蓬为主,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分别为1.9922kg/m2和0.3427kg/m2;随着演替进行,生物多样性达到最大,群落组成包括碱蓬、结缕草、罗布麻、白茅,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比演替初期有所降低为1.1378kg/m2和0.2452kg/m2;在演替后期,生物多样性又有所降低,群落中的生物组成以芦苇为主,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达到最大分别为2.7189kg/m2、0.7370kg/m2。深入研究不同植被与干扰的关系以及植被动态,对于科学管理滩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3期 v.27;No.98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