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翠萍;徐兆波;孙欣;王鸣枭;张玉刚;
柱型苹果(Columnar apple)是选育紧凑型苹果品种的重要资源,其柱型性状由Co基因控制。植物激素被认为是研究苹果柱型性状分子机制的关键点。为进一步分析柱型性状形成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之间的关系,本试验用1mg/L BR处理了柱型苹果‘威赛克旭’和转MdCoL基因烟草,用qRT-PCR分析了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对照植株(未经BR处理的)柱型苹果和转基因烟草中,BR合成酶基因CYP749A22、85A、734A1、CYP90C和DET2(控制矮化)以及BR信号转导关键酶基因BRI、BZR和BIN2表达量高于处理的;柱型苹果中BAK1基因和724B以及信号转导基因BSK表达量和转基因烟草中的724B、BSK表达量低于处理的。外源BR处理柱型苹果和普通型苹果,MdCoL以及BR合成基因(CYP749A22、CYP90C、DET2和724B)表达量在柱型苹果比普通型苹果低,另一部分合成基因734A1和85A以及信号转导基因BRI、BZR、BIN2、BSK和DIM的表达量比普通型高。外源激素BR处理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后发现,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在节间长度、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植株高度上,野生型烟草和CoL-15转基因烟草处理前后无明显差异,未经BR处理的CoL-5转基因烟草在6d之后植株开始生长缓慢,而经BR处理的CoL-5转基因烟草在6d后开始加速生长,说明BR对CoL-5转基因烟草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对CoL-15作用不明显。
2019年03期 v.36;No.134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文翠萍;徐兆波;孙欣;王鸣枭;张玉刚;
柱型苹果(Columnar apple)是选育紧凑型苹果品种的重要资源,其柱型性状由Co基因控制。植物激素被认为是研究苹果柱型性状分子机制的关键点。为进一步分析柱型性状形成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之间的关系,本试验用1mg/L BR处理了柱型苹果‘威赛克旭’和转MdCoL基因烟草,用qRT-PCR分析了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对照植株(未经BR处理的)柱型苹果和转基因烟草中,BR合成酶基因CYP749A22、85A、734A1、CYP90C和DET2(控制矮化)以及BR信号转导关键酶基因BRI、BZR和BIN2表达量高于处理的;柱型苹果中BAK1基因和724B以及信号转导基因BSK表达量和转基因烟草中的724B、BSK表达量低于处理的。外源BR处理柱型苹果和普通型苹果,MdCoL以及BR合成基因(CYP749A22、CYP90C、DET2和724B)表达量在柱型苹果比普通型苹果低,另一部分合成基因734A1和85A以及信号转导基因BRI、BZR、BIN2、BSK和DIM的表达量比普通型高。外源激素BR处理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后发现,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在节间长度、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植株高度上,野生型烟草和CoL-15转基因烟草处理前后无明显差异,未经BR处理的CoL-5转基因烟草在6d之后植株开始生长缓慢,而经BR处理的CoL-5转基因烟草在6d后开始加速生长,说明BR对CoL-5转基因烟草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对CoL-15作用不明显。
2019年03期 v.36;No.134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文翠萍;徐兆波;孙欣;王鸣枭;张玉刚;
柱型苹果(Columnar apple)是选育紧凑型苹果品种的重要资源,其柱型性状由Co基因控制。植物激素被认为是研究苹果柱型性状分子机制的关键点。为进一步分析柱型性状形成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之间的关系,本试验用1mg/L BR处理了柱型苹果‘威赛克旭’和转MdCoL基因烟草,用qRT-PCR分析了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对照植株(未经BR处理的)柱型苹果和转基因烟草中,BR合成酶基因CYP749A22、85A、734A1、CYP90C和DET2(控制矮化)以及BR信号转导关键酶基因BRI、BZR和BIN2表达量高于处理的;柱型苹果中BAK1基因和724B以及信号转导基因BSK表达量和转基因烟草中的724B、BSK表达量低于处理的。外源BR处理柱型苹果和普通型苹果,MdCoL以及BR合成基因(CYP749A22、CYP90C、DET2和724B)表达量在柱型苹果比普通型苹果低,另一部分合成基因734A1和85A以及信号转导基因BRI、BZR、BIN2、BSK和DIM的表达量比普通型高。外源激素BR处理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后发现,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在节间长度、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植株高度上,野生型烟草和CoL-15转基因烟草处理前后无明显差异,未经BR处理的CoL-5转基因烟草在6d之后植株开始生长缓慢,而经BR处理的CoL-5转基因烟草在6d后开始加速生长,说明BR对CoL-5转基因烟草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对CoL-15作用不明显。
2019年03期 v.36;No.134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申文赟;徐碧媛;宋健坤;王然;
以无花果‘布兰瑞克’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MCP(1.5μL·L-1)处理和PVC(0.05mm)、PE(0.05mm)两种包装袋在4℃下对无花果贮藏效果及生理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常温条件下,无花果5d后就出现大量腐烂,4℃时则在10d后出现大量腐烂,失去贮藏价值。两种包装袋和1-MCP处理都能有效的延缓无花果腐烂速率,减少果实失重率并抑制呼吸速率,有效的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但是PVC袋对贮藏期间无花果内聚性、咀嚼性等指标优于PE袋、常温和4℃处理。两种包装均对无花果贮藏期间乙烯释放、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较小,与常温和4℃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1-MCP处理则明显抑制乙烯的释放,减少贮藏期间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损失,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贮藏前后变化幅度较小,与4℃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PVC袋、PE袋和1-MCP处理都是有效的保鲜技术。
2019年03期 v.36;No.134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申文赟;徐碧媛;宋健坤;王然;
以无花果‘布兰瑞克’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MCP(1.5μL·L-1)处理和PVC(0.05mm)、PE(0.05mm)两种包装袋在4℃下对无花果贮藏效果及生理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常温条件下,无花果5d后就出现大量腐烂,4℃时则在10d后出现大量腐烂,失去贮藏价值。两种包装袋和1-MCP处理都能有效的延缓无花果腐烂速率,减少果实失重率并抑制呼吸速率,有效的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但是PVC袋对贮藏期间无花果内聚性、咀嚼性等指标优于PE袋、常温和4℃处理。两种包装均对无花果贮藏期间乙烯释放、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较小,与常温和4℃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1-MCP处理则明显抑制乙烯的释放,减少贮藏期间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损失,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贮藏前后变化幅度较小,与4℃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PVC袋、PE袋和1-MCP处理都是有效的保鲜技术。
2019年03期 v.36;No.134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申文赟;徐碧媛;宋健坤;王然;
以无花果‘布兰瑞克’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MCP(1.5μL·L-1)处理和PVC(0.05mm)、PE(0.05mm)两种包装袋在4℃下对无花果贮藏效果及生理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常温条件下,无花果5d后就出现大量腐烂,4℃时则在10d后出现大量腐烂,失去贮藏价值。两种包装袋和1-MCP处理都能有效的延缓无花果腐烂速率,减少果实失重率并抑制呼吸速率,有效的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但是PVC袋对贮藏期间无花果内聚性、咀嚼性等指标优于PE袋、常温和4℃处理。两种包装均对无花果贮藏期间乙烯释放、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较小,与常温和4℃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1-MCP处理则明显抑制乙烯的释放,减少贮藏期间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损失,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贮藏前后变化幅度较小,与4℃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PVC袋、PE袋和1-MCP处理都是有效的保鲜技术。
2019年03期 v.36;No.134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许莹莹;马青美;傅经效;裴玉贺;宋希云;
为了解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而辅助抗倒伏育种,以株型较高的自交系K12和株型较矮的自交系Fc521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6个世代(P1、P2、B1、B2、F1和F2)的株高和穗位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在正交组合中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在反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为E-3(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穗位高在正反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均为D-2(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在正反交组合中,主基因和多基因在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中都很重要,主要由多基因控制,株高在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穗位高在B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在遗传率相对较高的世代,通过轮回选择或聚合回交的方法累积增效基因。本研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规律。
2019年03期 v.36;No.134 171-17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许莹莹;马青美;傅经效;裴玉贺;宋希云;
为了解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而辅助抗倒伏育种,以株型较高的自交系K12和株型较矮的自交系Fc521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6个世代(P1、P2、B1、B2、F1和F2)的株高和穗位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在正交组合中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在反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为E-3(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穗位高在正反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均为D-2(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在正反交组合中,主基因和多基因在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中都很重要,主要由多基因控制,株高在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穗位高在B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在遗传率相对较高的世代,通过轮回选择或聚合回交的方法累积增效基因。本研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规律。
2019年03期 v.36;No.134 171-17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许莹莹;马青美;傅经效;裴玉贺;宋希云;
为了解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而辅助抗倒伏育种,以株型较高的自交系K12和株型较矮的自交系Fc521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6个世代(P1、P2、B1、B2、F1和F2)的株高和穗位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在正交组合中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在反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为E-3(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穗位高在正反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均为D-2(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在正反交组合中,主基因和多基因在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中都很重要,主要由多基因控制,株高在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穗位高在B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在遗传率相对较高的世代,通过轮回选择或聚合回交的方法累积增效基因。本研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规律。
2019年03期 v.36;No.134 171-17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胡春辉;王菲;郭立忠;于浩;
龙胆酸是芳香族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核心代谢产物,龙胆酸降解研究对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龙胆酸1,2-双加氧酶是催化龙胆酸降解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双加氧酶催化保守结构域在产碱杆菌P156的基因组上通过多序列比对找到一个龙胆酸双加氧酶基因gdoP;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并利用重组蛋白对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酶学性质研究表明,GdoP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0℃。GdoP是一个Fe2+依赖型双加氧酶,含有Fe2+离子结合结构域。Fe2+离子能够明显促进GdoP酶活,Cu2+、Cd2+离子对GdoP的酶活有明显抑制。以龙胆酸为底物,GdoP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641μmol/L和23.9U/mg。GdoP具有较强的底物特异性,能够催化龙胆酸开环生成3-马来酰丙酮酸,不能催化5-氨基水杨酸、水杨酸和1-羟基-2-萘酸的转化。本研究系统的研究了龙胆酸1,2-双加氧酶GdoP的酶学性质,有助于更好的研究芳香族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2019年03期 v.36;No.134 17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春辉;王菲;郭立忠;于浩;
龙胆酸是芳香族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核心代谢产物,龙胆酸降解研究对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龙胆酸1,2-双加氧酶是催化龙胆酸降解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双加氧酶催化保守结构域在产碱杆菌P156的基因组上通过多序列比对找到一个龙胆酸双加氧酶基因gdoP;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并利用重组蛋白对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酶学性质研究表明,GdoP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0℃。GdoP是一个Fe2+依赖型双加氧酶,含有Fe2+离子结合结构域。Fe2+离子能够明显促进GdoP酶活,Cu2+、Cd2+离子对GdoP的酶活有明显抑制。以龙胆酸为底物,GdoP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641μmol/L和23.9U/mg。GdoP具有较强的底物特异性,能够催化龙胆酸开环生成3-马来酰丙酮酸,不能催化5-氨基水杨酸、水杨酸和1-羟基-2-萘酸的转化。本研究系统的研究了龙胆酸1,2-双加氧酶GdoP的酶学性质,有助于更好的研究芳香族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2019年03期 v.36;No.134 17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春辉;王菲;郭立忠;于浩;
龙胆酸是芳香族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核心代谢产物,龙胆酸降解研究对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龙胆酸1,2-双加氧酶是催化龙胆酸降解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双加氧酶催化保守结构域在产碱杆菌P156的基因组上通过多序列比对找到一个龙胆酸双加氧酶基因gdoP;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并利用重组蛋白对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酶学性质研究表明,GdoP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0℃。GdoP是一个Fe2+依赖型双加氧酶,含有Fe2+离子结合结构域。Fe2+离子能够明显促进GdoP酶活,Cu2+、Cd2+离子对GdoP的酶活有明显抑制。以龙胆酸为底物,GdoP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641μmol/L和23.9U/mg。GdoP具有较强的底物特异性,能够催化龙胆酸开环生成3-马来酰丙酮酸,不能催化5-氨基水杨酸、水杨酸和1-羟基-2-萘酸的转化。本研究系统的研究了龙胆酸1,2-双加氧酶GdoP的酶学性质,有助于更好的研究芳香族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2019年03期 v.36;No.134 17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吉建成;赵林;王同海;史志超;徐丽丽;
本试验对采自青岛崂山景区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新鲜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纯化与鉴定,获得紫丁香蘑纯培养菌丝体。挑选无病虫害,朵形正常紫丁香蘑子实体,选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进行组织分离获得菌丝,提取基因组扩增ITS序列,根据ITS序列聚类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经ITS序列聚类分析证实其为紫丁香蘑。紫丁香蘑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快、淡紫色菌丝致密。该方法获得了紫丁香蘑的纯培养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紫丁香蘑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03期 v.36;No.134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吉建成;赵林;王同海;史志超;徐丽丽;
本试验对采自青岛崂山景区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新鲜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纯化与鉴定,获得紫丁香蘑纯培养菌丝体。挑选无病虫害,朵形正常紫丁香蘑子实体,选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进行组织分离获得菌丝,提取基因组扩增ITS序列,根据ITS序列聚类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经ITS序列聚类分析证实其为紫丁香蘑。紫丁香蘑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快、淡紫色菌丝致密。该方法获得了紫丁香蘑的纯培养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紫丁香蘑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03期 v.36;No.134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吉建成;赵林;王同海;史志超;徐丽丽;
本试验对采自青岛崂山景区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新鲜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纯化与鉴定,获得紫丁香蘑纯培养菌丝体。挑选无病虫害,朵形正常紫丁香蘑子实体,选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进行组织分离获得菌丝,提取基因组扩增ITS序列,根据ITS序列聚类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经ITS序列聚类分析证实其为紫丁香蘑。紫丁香蘑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快、淡紫色菌丝致密。该方法获得了紫丁香蘑的纯培养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紫丁香蘑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03期 v.36;No.134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甄天元;张培芝;韩荣伟;王军;侯秀丹;肖军霞;黄国清;
以溶菌酶为分离对象,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入CaCl2溶液中使其快速完成凝胶反应形成微球,研究各种条件对其溶菌酶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2%(w/v)、CaCl2溶液浓度为2%(w/v)、Ca2+交联时间为90min、溶菌酶溶液pH为6时,所得海藻酸钠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了57.56mg/g海藻酸钠。将该微球用于鸡蛋清中蛋白质的吸附,蛋白质的吸附量达到了69.47mg/g海藻酸钠。因此,海藻酸钠微球在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2019年03期 v.36;No.134 188-19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甄天元;张培芝;韩荣伟;王军;侯秀丹;肖军霞;黄国清;
以溶菌酶为分离对象,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入CaCl2溶液中使其快速完成凝胶反应形成微球,研究各种条件对其溶菌酶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2%(w/v)、CaCl2溶液浓度为2%(w/v)、Ca2+交联时间为90min、溶菌酶溶液pH为6时,所得海藻酸钠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了57.56mg/g海藻酸钠。将该微球用于鸡蛋清中蛋白质的吸附,蛋白质的吸附量达到了69.47mg/g海藻酸钠。因此,海藻酸钠微球在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2019年03期 v.36;No.134 188-19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甄天元;张培芝;韩荣伟;王军;侯秀丹;肖军霞;黄国清;
以溶菌酶为分离对象,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入CaCl2溶液中使其快速完成凝胶反应形成微球,研究各种条件对其溶菌酶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2%(w/v)、CaCl2溶液浓度为2%(w/v)、Ca2+交联时间为90min、溶菌酶溶液pH为6时,所得海藻酸钠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了57.56mg/g海藻酸钠。将该微球用于鸡蛋清中蛋白质的吸附,蛋白质的吸附量达到了69.47mg/g海藻酸钠。因此,海藻酸钠微球在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2019年03期 v.36;No.134 188-19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乐宏;刘静;邓阳;李岩;朴美子;林星宇;
以梧桐籽为研究对象,经过挑选、清洗、去壳、干燥、粉碎等工序制成初级样品,以梧桐子提取液的二苯基苦酰肼基自由基(diphenyl picryl hydrazinyl radical,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设计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表明,梧桐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试剂为乙酸乙酯、最佳提取时间为50min、最优料液比为1∶6、最佳提取温度为60℃;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梧桐籽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液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乙酸乙酯、提取时间45min、料液比1∶5、提取温度55℃,与单因素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梧桐籽乙酸乙酯提取液(200mg/mL)对DPPH的清除率为94.25%,最佳提取工艺下梧桐籽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相当于147.39mg/L的维生素E(VE)的DPPH清除效果,这说明梧桐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2019年03期 v.36;No.134 19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乐宏;刘静;邓阳;李岩;朴美子;林星宇;
以梧桐籽为研究对象,经过挑选、清洗、去壳、干燥、粉碎等工序制成初级样品,以梧桐子提取液的二苯基苦酰肼基自由基(diphenyl picryl hydrazinyl radical,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设计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表明,梧桐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试剂为乙酸乙酯、最佳提取时间为50min、最优料液比为1∶6、最佳提取温度为60℃;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梧桐籽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液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乙酸乙酯、提取时间45min、料液比1∶5、提取温度55℃,与单因素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梧桐籽乙酸乙酯提取液(200mg/mL)对DPPH的清除率为94.25%,最佳提取工艺下梧桐籽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相当于147.39mg/L的维生素E(VE)的DPPH清除效果,这说明梧桐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2019年03期 v.36;No.134 19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乐宏;刘静;邓阳;李岩;朴美子;林星宇;
以梧桐籽为研究对象,经过挑选、清洗、去壳、干燥、粉碎等工序制成初级样品,以梧桐子提取液的二苯基苦酰肼基自由基(diphenyl picryl hydrazinyl radical,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设计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表明,梧桐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试剂为乙酸乙酯、最佳提取时间为50min、最优料液比为1∶6、最佳提取温度为60℃;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梧桐籽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液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乙酸乙酯、提取时间45min、料液比1∶5、提取温度55℃,与单因素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梧桐籽乙酸乙酯提取液(200mg/mL)对DPPH的清除率为94.25%,最佳提取工艺下梧桐籽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相当于147.39mg/L的维生素E(VE)的DPPH清除效果,这说明梧桐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2019年03期 v.36;No.134 19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汤青萍;穆春宇;瞿坐富;张蕊;卜柱;
通过使用5个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在自然产蛋、孵化后给予不同数量的雏鸽哺喂,探究品种、带仔数和温度对窝料肉比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带仔数对亲鸽体质量、受精率和产蛋间隔的影响。选取5个品种(组合),每组24对,分别带仔1、2、3、4只,测定生产性能。结果显示,不同的带仔数对公鸽体质量变化、母鸽体质量变化、28日龄乳鸽成活率都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窝料肉比,带1只仔(7.58)极显著大于2、3、4只(P<0.01),2只(4.75)极显著大于3(3.95)、4只(3.75)(P<0.01),3只、4只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间隔4只(43.8d)显著大于3(37.4d)、2(35.4d)、1(33.8d)只(P<0.05)。随着环境温度逐渐降低,窝料肉比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品种对窝料肉比没有产生影响。生产中带3只仔较为适宜,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冬季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019年03期 v.36;No.134 200-20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汤青萍;穆春宇;瞿坐富;张蕊;卜柱;
通过使用5个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在自然产蛋、孵化后给予不同数量的雏鸽哺喂,探究品种、带仔数和温度对窝料肉比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带仔数对亲鸽体质量、受精率和产蛋间隔的影响。选取5个品种(组合),每组24对,分别带仔1、2、3、4只,测定生产性能。结果显示,不同的带仔数对公鸽体质量变化、母鸽体质量变化、28日龄乳鸽成活率都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窝料肉比,带1只仔(7.58)极显著大于2、3、4只(P<0.01),2只(4.75)极显著大于3(3.95)、4只(3.75)(P<0.01),3只、4只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间隔4只(43.8d)显著大于3(37.4d)、2(35.4d)、1(33.8d)只(P<0.05)。随着环境温度逐渐降低,窝料肉比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品种对窝料肉比没有产生影响。生产中带3只仔较为适宜,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冬季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019年03期 v.36;No.134 200-20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汤青萍;穆春宇;瞿坐富;张蕊;卜柱;
通过使用5个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在自然产蛋、孵化后给予不同数量的雏鸽哺喂,探究品种、带仔数和温度对窝料肉比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带仔数对亲鸽体质量、受精率和产蛋间隔的影响。选取5个品种(组合),每组24对,分别带仔1、2、3、4只,测定生产性能。结果显示,不同的带仔数对公鸽体质量变化、母鸽体质量变化、28日龄乳鸽成活率都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窝料肉比,带1只仔(7.58)极显著大于2、3、4只(P<0.01),2只(4.75)极显著大于3(3.95)、4只(3.75)(P<0.01),3只、4只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间隔4只(43.8d)显著大于3(37.4d)、2(35.4d)、1(33.8d)只(P<0.05)。随着环境温度逐渐降低,窝料肉比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品种对窝料肉比没有产生影响。生产中带3只仔较为适宜,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冬季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019年03期 v.36;No.134 200-20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陈银;刘博;徐冬雪;林基亮;曹为安;王春德;
利用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的杂交扇贝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对紫海杂交一代扇贝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序列进行挖掘、验证,分析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在这些序列中的总体分布特征,开发紫海杂交一代扇贝EST-SSR引物。结果显示,紫海杂交扇贝的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微卫星DNA,且种类丰富。各种类型出现的频率相差很大,在1~6核苷酸重复基元中,1~2核苷酸是主要重复类型,占总SSR的92.75%。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占比较少,为SSR总数的6.00%,四核苷酸重复序列、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和六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比例仅为1.25%。应用20个杂交一代个体对20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13对引物显示出多态性,共检测到3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化从2个到4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2.77),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He)0.53,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32~0.6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4。表明紫海杂交一代扇贝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试验获得的EST-SSR引物,可用于紫海杂交一代扇贝的种质资源开发、定向选育及遗传结构研究。
2019年03期 v.36;No.134 204-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银;刘博;徐冬雪;林基亮;曹为安;王春德;
利用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的杂交扇贝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对紫海杂交一代扇贝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序列进行挖掘、验证,分析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在这些序列中的总体分布特征,开发紫海杂交一代扇贝EST-SSR引物。结果显示,紫海杂交扇贝的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微卫星DNA,且种类丰富。各种类型出现的频率相差很大,在1~6核苷酸重复基元中,1~2核苷酸是主要重复类型,占总SSR的92.75%。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占比较少,为SSR总数的6.00%,四核苷酸重复序列、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和六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比例仅为1.25%。应用20个杂交一代个体对20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13对引物显示出多态性,共检测到3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化从2个到4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2.77),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He)0.53,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32~0.6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4。表明紫海杂交一代扇贝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试验获得的EST-SSR引物,可用于紫海杂交一代扇贝的种质资源开发、定向选育及遗传结构研究。
2019年03期 v.36;No.134 204-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银;刘博;徐冬雪;林基亮;曹为安;王春德;
利用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的杂交扇贝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对紫海杂交一代扇贝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序列进行挖掘、验证,分析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在这些序列中的总体分布特征,开发紫海杂交一代扇贝EST-SSR引物。结果显示,紫海杂交扇贝的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微卫星DNA,且种类丰富。各种类型出现的频率相差很大,在1~6核苷酸重复基元中,1~2核苷酸是主要重复类型,占总SSR的92.75%。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占比较少,为SSR总数的6.00%,四核苷酸重复序列、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和六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比例仅为1.25%。应用20个杂交一代个体对20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13对引物显示出多态性,共检测到3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化从2个到4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2.77),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He)0.53,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32~0.6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4。表明紫海杂交一代扇贝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试验获得的EST-SSR引物,可用于紫海杂交一代扇贝的种质资源开发、定向选育及遗传结构研究。
2019年03期 v.36;No.134 204-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翔;徐国辉;姜光朋;周顺;
以初始体质量为0.70±0.04g的公子小丑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饲料中0%、30%、60%和90%的鱼粉,配制四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S0、S30、S60和S90),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50d的投喂实验,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公子小丑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公子小丑鱼的质量增加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30%替代组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系数FCE在不同处理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极磷虾粉替代30%鱼粉组的小丑鱼饲料系数最低。基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的二次回归模型计算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的最佳比例为40.24%~41.77%。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投喂公子小丑鱼后,其头部、背部和尾部橘黄色斑块的颜色亮度L*、a*和b*色度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南极磷虾粉增强了小丑鱼的色彩饱和度,起到了着色作用。
2019年03期 v.36;No.134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翔;徐国辉;姜光朋;周顺;
以初始体质量为0.70±0.04g的公子小丑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饲料中0%、30%、60%和90%的鱼粉,配制四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S0、S30、S60和S90),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50d的投喂实验,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公子小丑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公子小丑鱼的质量增加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30%替代组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系数FCE在不同处理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极磷虾粉替代30%鱼粉组的小丑鱼饲料系数最低。基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的二次回归模型计算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的最佳比例为40.24%~41.77%。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投喂公子小丑鱼后,其头部、背部和尾部橘黄色斑块的颜色亮度L*、a*和b*色度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南极磷虾粉增强了小丑鱼的色彩饱和度,起到了着色作用。
2019年03期 v.36;No.134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翔;徐国辉;姜光朋;周顺;
以初始体质量为0.70±0.04g的公子小丑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饲料中0%、30%、60%和90%的鱼粉,配制四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S0、S30、S60和S90),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50d的投喂实验,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公子小丑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公子小丑鱼的质量增加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30%替代组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系数FCE在不同处理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极磷虾粉替代30%鱼粉组的小丑鱼饲料系数最低。基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的二次回归模型计算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的最佳比例为40.24%~41.77%。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投喂公子小丑鱼后,其头部、背部和尾部橘黄色斑块的颜色亮度L*、a*和b*色度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南极磷虾粉增强了小丑鱼的色彩饱和度,起到了着色作用。
2019年03期 v.36;No.134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辛英超;由蕤;杨秉润;
PEM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产生电能外还将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热量的积累导致电堆内部温度过高,需及时将多余热能排出以保证电堆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下。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在对负荷供应电能的同时供应热能,进而大幅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本文建立了PEM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方案,同时设计了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文中所提燃料电池系统热电联供设计方案与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9年03期 v.36;No.134 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辛英超;由蕤;杨秉润;
PEM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产生电能外还将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热量的积累导致电堆内部温度过高,需及时将多余热能排出以保证电堆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下。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在对负荷供应电能的同时供应热能,进而大幅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本文建立了PEM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方案,同时设计了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文中所提燃料电池系统热电联供设计方案与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9年03期 v.36;No.134 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辛英超;由蕤;杨秉润;
PEM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产生电能外还将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热量的积累导致电堆内部温度过高,需及时将多余热能排出以保证电堆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下。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在对负荷供应电能的同时供应热能,进而大幅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本文建立了PEM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方案,同时设计了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文中所提燃料电池系统热电联供设计方案与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9年03期 v.36;No.134 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浩;马平;
针对风能及负荷具有时序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布式风电源和负荷年时序特性的选址定容优化模型,用以降低分布式风电源接入后给配电网网损、电压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配电网的经济化运行。首先,分析分布式风机发电时序特性,并建立其模型。其次,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全年风速的时序水平,并采用多场景分析法构建风机与负荷时序场景,利用改进K-means聚类法对划分的场景进行聚类;最后,以最小年费用成本为目标函数,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IEEE33节点算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分布式风电源选址定容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
2019年03期 v.36;No.134 22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浩;马平;
针对风能及负荷具有时序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布式风电源和负荷年时序特性的选址定容优化模型,用以降低分布式风电源接入后给配电网网损、电压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配电网的经济化运行。首先,分析分布式风机发电时序特性,并建立其模型。其次,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全年风速的时序水平,并采用多场景分析法构建风机与负荷时序场景,利用改进K-means聚类法对划分的场景进行聚类;最后,以最小年费用成本为目标函数,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IEEE33节点算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分布式风电源选址定容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
2019年03期 v.36;No.134 22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浩;马平;
针对风能及负荷具有时序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布式风电源和负荷年时序特性的选址定容优化模型,用以降低分布式风电源接入后给配电网网损、电压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配电网的经济化运行。首先,分析分布式风机发电时序特性,并建立其模型。其次,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全年风速的时序水平,并采用多场景分析法构建风机与负荷时序场景,利用改进K-means聚类法对划分的场景进行聚类;最后,以最小年费用成本为目标函数,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IEEE33节点算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分布式风电源选址定容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
2019年03期 v.36;No.134 22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连旺;王璐瑶;员玉良;
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数字电子技术相关电路,设计了一款基于变介电常数的植物叶片含水率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夹持型平行极板电容器与555定时器搭建多谐振荡器,以待测叶片作为电容极间介质,通过待测叶片水分变化影响介电常数,进而改变多谐振荡器频率,再由单片机完成数据读取与处理,以此来检测叶片含水率。并采用鸢尾、望春玉兰、紫荆和海州常山四种植物叶片进行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实现植物叶片含水率无损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9年03期 v.36;No.134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连旺;王璐瑶;员玉良;
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数字电子技术相关电路,设计了一款基于变介电常数的植物叶片含水率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夹持型平行极板电容器与555定时器搭建多谐振荡器,以待测叶片作为电容极间介质,通过待测叶片水分变化影响介电常数,进而改变多谐振荡器频率,再由单片机完成数据读取与处理,以此来检测叶片含水率。并采用鸢尾、望春玉兰、紫荆和海州常山四种植物叶片进行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实现植物叶片含水率无损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9年03期 v.36;No.134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连旺;王璐瑶;员玉良;
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数字电子技术相关电路,设计了一款基于变介电常数的植物叶片含水率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夹持型平行极板电容器与555定时器搭建多谐振荡器,以待测叶片作为电容极间介质,通过待测叶片水分变化影响介电常数,进而改变多谐振荡器频率,再由单片机完成数据读取与处理,以此来检测叶片含水率。并采用鸢尾、望春玉兰、紫荆和海州常山四种植物叶片进行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实现植物叶片含水率无损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9年03期 v.36;No.134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